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丸子最近在育儿上遇到了一个难题。丸子的儿子今年两岁半,非常得调皮,虽然丸子一直秉持着和善与坚定的理念教育孩子,但有时候儿子的“明知故犯”的行为,经常让丸子气得失去理智。有些明令禁止的事,丸子前脚刚走,儿子后脚就动手做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出门回家后,不管丸子教育了多少次,儿子都是不换鞋直接往房间冲。诸如此类的事,每次都是丸子大声吼骂他,他才哭着地改正行为。


丸子很纠结,每当看到儿子因为自己的大声吼骂而露出的害怕和恐惧的样子,她很内疚和自责,担心会对儿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可是面对儿子这么“熊”的性格,丸子又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这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明知道吼骂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可是还是会出现“道理我都懂,可是脾气上来了就是忍不住”的时候。其实,很多家长经常因为孩子“调皮”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很大的原因是只片面地看待孩子的调皮行为,认为孩子屡教不改明知故犯,是喜欢跟父母“对着干”。因此只有真正找到并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吼骂孩子的问题。

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孩子调皮的行为背后,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1. 孩子的成长特性和发育特点


两岁多的孩子,身体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再是那个什么都需要人照顾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能力独立地吃饭、上厕所、穿衣服,这种能够自主掌控自己和环境的能力,会让孩子内心产生非常强烈的自主做事的冲动。


在心理发展方面,孩子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母亲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的强烈的自主的意愿,让孩子不再愿意按照父母的安排行事,当孩子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冲突时,孩子会用语言和行动对父母说“不”,以此来设立自己的边界。


很多父母担心如果不管教的话,孩子以后会养成一种自私的性格。孩子出现的这种我行我素、非常自我的行为,其实是孩子这一成长阶段的特征,其实不需要过度担心,只要孩子安然地度过了这一阶段,自我的性格就会减弱。

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2. 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的时候,孩子闯祸是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自己。当孩子可以自己穿衣吃饭,有能力照顾自己时,父母放在孩子身上的关注和精力自然就会减少,又或者是父母平时忙于工作,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减少时,孩子可以就会通过犯错和捣乱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希望父母能够关注和陪伴自己。


孩子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个诱发的原因。父母只有观察孩子,了解了孩子行为的原因后,才能理解、接纳和包容孩子的犯错行为。


当孩子非常的不听话时,父母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呢?


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从自己多年解决家庭亲子问题的经验,发现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常大吼大叫,孩子会观察我们的行为,他眼见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心中可能会充满恐惧,也会满心怨恨。如果孩子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己对世界的扭曲感,也有可能形成长期的阴影,会让他在青春期的时候状况百出。”


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因此,当父母因为孩子闯祸和不听话生气时,可以尝试以下这几种方法替换曾经的吼骂行为。


1. 用ABCDE法则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罗娜·雷纳在自己的著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中,建议生气的父母可以使用这几个步骤让自己的激烈的消极情绪平静下来。


A-自问:内心询问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自己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尝试改变自己的感受?

B-呼吸:通过3~5次腹部深呼吸,平静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理智找回来;

C-让自己平静下来:用积极的想法解释孩子的行为,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处理孩子的问题;

D-明确孩子的需求:尝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是需要妈妈的关注,还是希望妈妈陪伴自己;

C-同理心:与孩子共情,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孩子行为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

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2. 替换教育孩子时的语言系统


我们很多人是在父辈的严厉责骂和大声吼叫下长大的,虽然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已经从自己的成长中,深刻体会到了吼骂对成长的不利影响,但还是偶尔会在生气时,下意识地切换回自己最熟悉的教育方式,用曾经在原生家庭中潜移默化学到的吼骂教育孩子,变成自己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语言方式,将训斥、责备孩子的话,替换能有效教育孩子的话语。


  • 替换成告诉孩子行为要承担的后果。如:

你怎么又把玩具弄得满屋都是?替换成:玩具玩完了要放回篮子里;

你怎么又把玩具弄得破破烂烂的?怎么这么不懂得珍惜!替换成:玩具弄完了宝宝就不能玩了,好可惜呀。


  • 为孩子行为找到另一种替换方法。如:


你怎么又把家里的沙发画得到处都是?替换成:妈妈知道宝宝喜欢画画,妈妈给你一张纸,你可以画在白纸上。

你怎么又在摔玩具?替换成:玩具不能扔,咱们找一个可以扔的东西,咱们一起玩脾气。


孩子调皮如何做到不吼不叫?试试这几招,你也可以轻松育儿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学习如何为人父母的过程。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秩序,不断地与孩子一起解决成长的问题,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end----

文 | 阿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