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停课不停学”催生基础教育5G模式新契机

评论:“停课不停学”催生基础教育5G模式新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2020年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全国上下戮力同心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也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教育部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使全国的中小学生能够通过“同上一堂课”的方式,安心在家学习,这些政策的制定之高效务实令人赞叹。

目前,我国在抗击疫情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的胜利,经济社会生活进一步快速复苏,各地的教学安排转入了新的阶段,此前八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及“同上一堂课”模式的继续推行,将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史中占据重要意义。

加快促进教育资源分配

此次疫情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实施,将最优质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电视、网络的方式,送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只要有网络信号、有一台电视或一部手机,即便是最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也可以捧读课本遨游知识的海洋。

这可以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典案例。一个课堂,让全国的学龄儿童感受到了共同的心跳与脉动。这个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设计缜密、教学流程完整、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式多元、教学互动灵活,更重要的是,如此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快捷地分发到所有学龄儿童手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不在于教学楼有多高、操场有多阔,在当下“互联网+”的环境中,这次实践提供了一个点,而这个点可能引爆整个基础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的更新。

这一资源的开放实现的是普及、普惠的教育效果。学生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绝不仅在于每堂课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它提供了更坚实的学习起点和更开阔的学习视野。

同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一线城市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先富带动后富才能脱贫摘帽走向共富,通过组织名校集中力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这样相对成本较小、收效却会更为显著的工程可谓善莫大焉。

弹性学习与基础教育新图景

在目前战“疫”不能松懈的条件下,持续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实际上正在打破基础教育必须遵循的“三一律”——即依赖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来展开的教育模式,而更富弹性的学习方式对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而言都意味着利好。

就目前来看,各地实施错峰开学,学校的疫情防控压力增大、防控措施落实难度增加,防疫工作会耗费学校大量人力物力,而“同上一堂课”的优质内容支持,则可以缓解复课后的教学压力,使学校腾出时间做好战疫工作;对于在校未能掌握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教学资源来自主弥补;对于延后复课的学生,此举一方面减轻学生在线学习的强度,学习时间又能弹性安排,既缓解网络拥堵,更重要的是解决复工家庭、留守儿童无人监督上网课的实际困难。

“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资源已经内容过半,将全部教材内容制作完成指日可待、水到渠成。当然,录制课程内容的部门和学校、老师承担了很大的额外工作量,如果为此划拨专项经费,相信这个花费和它在全国所取得的实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更长远地看,即便在全球疫情陷入胶着状态或疫情复发等其他未知风险的条件下,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依然可以借此从容推进,虽不能说是一劳永逸,却也是一举多得的。

将来,持续提供并定期更新这些精品的教育资源仍然意义重大。除了补足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师资建设的档次,还能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各地学校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既定目标,开展更丰富多元的校内实践活动,为“互联网+”环境中的基础教育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基础教育关乎全民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这两驾齐头并进的马车中,教育强国更应该当先不让。每一代青少年都在构筑他们的“代际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整体实力强,则发展速度更快、水平更高,反之亦然。中国的青少年品质卓越、素质优良,如果能借助5G建设的契机,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中磨砺自己腾飞的翅膀,则未来的他们将为建设更辉煌之中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疫情中“停课不停学”的实践可能只是一个小的开始,但由此出发,也许开创的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新纪元。(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刘虹利)

来源:国际在线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