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派形意門人世代堅守,而不對外人言說的漲功祕訣

“……我倆小時候在一起學過一階段,誰練的有啥長處和不足都彼此知道……妹,想想過去我練時有哪些不足,給我提提,我好自我在練時糾正……因為只有我們可以互相幫助了。長起精神來,練!練!!”

這段話是誰說的?

什麼時候說的?

在哪裡說的?

對誰說的?

為什麼?

……

這段話摘自一封36年前的師兄來信,寫信人當時已年近古稀,習拳幾近六十年。收信人也已年過花甲,因為師妹只比師兄小三四歲。

看似樸實無華的語言,卻是尚派形意門人世代堅守,而不對外人言說的漲功秘訣。

尚派形意門人世代堅守,而不對外人言說的漲功秘訣

因為是白紙黑字,當然就更有說服力。

練,堅持不懈地練!一旦有用之時,才能從容不迫。

雖然師父早已作古,可師父的教誨幾十年來唸念不敢忘。

但,記憶總會有偏差,所以,要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只能依賴於同門之間的相互提點。

修道四要素,法、侶、財、地,這段話裡就包含了兩個。

這麼簡單的話!也算秘訣?

想想尚雲祥當五城練勇時每晚去給孤寺練拳,十年不輟,遂成拳藝。為李蓮英護院時,不喝酒、不閒聊,抖大杆子以值夙,歷十年而槍法成!

藝成後,大杆子終生不離身,硬是把一根白蠟大杆煉成了棗木杆。那是時間和汗水磨練成的,更是心血沁成的!

沒有堅持不懈地練,敢應鄉紳之請與清末大盜康小八(老舍筆下康八爺的原型)照面,盤道,並降伏?幾年後還敢接受朝廷之邀捉拿康小八歸案?

直到信息發達的今天,尚派二、三、四、五代門人也不與人在網絡上爭長論短,而是勤學苦練。練習拳術時不忘拳術之本性,動則虎虎生風,氣勢恢弘;靜則退藏於密,雲淡風輕。

尚派形意門人世代堅守,而不對外人言說的漲功秘訣

李文彬與尚芝蓉先生的拳照


注:

寫信人是尚雲祥最後一批徒弟六人中年齡最小的李文彬先生,1933年—1937年受教於尚雲祥先生,1995年被評為十大武術名師。

收信人是尚雲祥先生的愛女尚芝蓉先生,自幼隨父習練形意門的各類拳、械,是尚雲祥功夫體系的主要記錄者和傳承者之一。

兩位老人一生為傳承和宏揚,尚氏形意拳功夫文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做出了很大貢獻。

兩位老人,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練功精神和責任擔當,永遠是門人學習的榜樣!

原文題目:《說千道萬不如一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