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前言: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命,只要不是得了不治之症,一些小问题忍忍就过去了;但是有一种小毛病,却很折磨人,那就是牙疼,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可真要命,在医学技术发达的现代,很多人得了牙病都是疼的死去活来;我们不禁会想,古人也会有牙疼的时候吗?如果有那他们会怎样治疗呢?听编者为您讲述古人与牙疼之间的两三事。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牙疼不分贵贱

在古代一些大文豪、大英雄名震古今,但别看他们表面风光,其实暗地里也会被牙疼折腾的“满地打滚”;《晋书》记载过历史上第一位因为牙疼,选择拔牙最终因此丧命的人,这位不幸之人名叫温峤,他是东晋的名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但一直深受牙疼的折磨;因此他决定让牙医为他拔除病牙,可在当时没有麻醉与消炎技术,温峤拔牙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结果因为伤口感染诱发中风而死。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既然拔牙风险颇高,大多数古人都选择硬扛;例如诗圣杜甫也是个“资深牙病人”,在他的诗作《寄赞上人》中,说他当时与友人约好去买房,可因为牙疼不得不改日再行;诗王白居易也是与杜甫同病相怜,他作有一首《病中赠南邻觅酒》,其中就说因为牙疼头晕卧床了三日,夜晚疼的睡不着,只能写上几首诗来“转移注意力”。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可并不是所有的牙病人都能忍,例如明朝曾任南京礼部尚书的吴俨,就因为牙疼大声哭喊,周围邻居都能清晰听到;可见在古代,同样有不少牙疼折磨的病号,但古代牙医技术十分落后,除了咬牙硬扛之外,就只能喝药缓解了;东汉名医张仲景,曾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提出缓解牙疼的药方,只是这个药方有点吓人,即加热雄黄生成砒霜,喝下去可以杀菌止疼,如果一不小心控制不住剂量,恐怕没被牙疼疼死,就先被砒霜毒死了。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现代拔牙术的前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同样有许多深受牙疼折磨的病人,史料记载在当时有一位理发师,不仅会理发,还兼任牙医治疗牙病;他同样有自己的拔牙方法,在其理发店剪发的顾客,可免费享受理发、拔牙“一条龙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阿拉伯人摸索出一套靠谱的拔牙方法,先用刀尖分离牙龈与牙齿,再用钳子将病牙夹下,现代的拔牙方式也是与此相近,只不过是多了打麻药的流程。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古代牙病预防

在医疗技术落后的时期,中外医生与牙病人,都知道拔牙的风险很大,不到万不得已实在忍受不了,都不会冒险拔牙;同时认识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早已经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牙刷还未发明之时,他们就用手指,沾盐水或者草药,清洁自己的牙齿;到了宋朝时期,古人才发明出牙刷,在一根小木棒上绑上一些牛尾毛,明朝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牙刷,将牛尾毛换成了清洁效果更强的猪鬃毛,这就是现代牙刷的雏形。

古人亦受牙疼的折磨,他们怎么治疗呢?有人因拔牙丧了命

前车之鉴

古人注重保护牙齿,以防范牙疼,但有些人连牙都没得疼,例如韩愈;他年纪轻轻就是掉了满嘴牙,到最后连一颗都不剩了;比起韩愈,整日喊着牙疼的白居易,到了六十岁才掉了两颗牙,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起码还有牙能吃很多食物;到了现代拔牙也是有风险的手术,不光要花费巨额医疗费,而且还要遭受巨大的疼痛,所以各位读者,在平时切记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是十分必要的习惯。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健齿与牙刷发展》,《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