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许多人还没用过5G,就说5G没有用?

岳祥聘


5G的诞生一直饱受质疑,有人说,4G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是否有还有必要浪费大量物资去建设5G?其实,这就是所谓的“5G无用论”罢了,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其实是缺少对5G的认知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不仅是为了满足于提供更快的上网速度,未来5G网络80%以上的应用将是在垂直产业场景,5G将会推动各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各垂直行业发展,而并不是主要为了个人终端用户考虑,并且在当前4G网络覆盖水平较好的情况下,个人用户对5G网络并无太大需求,因此有很多“5G无用论”的声音也是正常现象。

图:1到5G的发展

5G的应用场景

5G网络被定位为“新基建”项目,足以证明其是一项新型的基础设施,并且也有5G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的说法,5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G这么重要,那么它究竟可以带来什么?

说到5G带来的改变,不得不提到它的3大应用场景,因为5G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就是由它的应用场景所决定的;

图:5G的三大应用场景

  • 应用场景一:eMBB增强移动带宽

带宽大小是决定数据传输速率、大小上限的主要因素,5G增强移动带宽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在这种应用场景下,智能终端用户上网峰值速率可达到10Gbps甚至20Gbps,可为虚拟现实、无处不在的视频直播和分享、随时随地的云接入等大带宽应用提供支持;

图:5G虚拟现实体验

  • 应用场景二:uRLLC高靠低时延

5G网络要求空口时延<1ms,可靠性>99.999%,对比人类一次眨眼需要200至400毫秒,可见5G用户面时延之低,低时延可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场景,为智能制造、远程机械控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低时延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车联网场景

  • 应用场景三:mMTC海量机器通信

该特点提高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等之间的连接能力,同时大幅度提高网络容量、连接密度,5G网络可以支撑100万/平方公里规模的人和物的连接,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提供条件,广泛应用与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等场景;

图:智慧城市场景

小结:从5G的三大应用场景可以看出,其给个人终端用户的改变主要是在娱乐应用上,而真正给整个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主要还是在各垂直产业应用上。

5G无用的主要争论

移动通信行业在发展到4G之前,都是人类的需求在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到了5G时代,更像是通过5G建设来推动更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改变现有的传统行业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先修路”还是“先有人”的问题;

当前围绕5G的生态实在是很少,很多应用还处于概念研究和构想阶段,在没有真正看到大规模5G相关应用落地,5G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之前,用户对5G网络的印象是除了昂贵的套餐费用和较高的速率之外,并不认为5G和4G相比有太多的特别之处,对个人用户带来的改变不大,因此产生“5G无用论”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诸不知,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动和发展5G网络,其实都是为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抢得先机,5G的发展有可能颠覆社会和工业的传统模式,并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几十年内的经济发展,这也是美国对中国5G发展处处打压设限的主要原因;

在4G发展初期,“4G无用论”也不绝于耳,而事实证明4G网络也已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诸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新电商等新兴行业的诞生并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缺少4G网络的情况下,我们的衣食住行已被证实会变得寸步难行,而5G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空间更加巨大而广泛,随意时间的推移,相信“5G无用论”者终将被事实所打脸;

图:5G的部分应用

移动通信的发展也需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并且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4G网络的发展,也是经历了R9至R14版本的演进,才有了今天网络性能和覆盖效果,而5G当前仅发布了R15版本,即NSA非独立组网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网络切片、用户面下层、大规模阵列天线等新技术并不能被应用,不能真正实现5G的所有特点,所以在垂直产业方面还无法得到大规模应用,据最新消息,R16 SA独立组网标准将会在今年6月份发布,预计在开展大规模SA组网建设后,才可以看到5G在更多的垂直场景的应用;

小结:5G网络发展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在5G发展初期,不仅5G网络发展不成熟,与5G有关的垂直产业发展也是滞后的,没有看到5G网络的广泛应用,产生“5G无用论”的想法实属正常。

5G可以满足人类对未来智能社会的构想

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构想,是变得越来越便捷和智能化,AI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家居、远程医疗等等高度智能的应用被万众期待,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搭建一个可承载的网络平台,而5G网络的技术特点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智能时代,意味着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等在增加智能模块后将会被连接到一起,在同一张网络上实现无缝对接,集中、统一、智能化管理,是人类历史从未发生的事情;

图:5G的技术特点

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处不在(万物互联)的连接,也是移动通信的终极目标,5G有非常大的可能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不能把5G简单的称作是一次技术升级,它将为我们搭建一个广阔的技术平台,催生无数新应用、新产业,5G将成为全联接世界和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使能者;

小结:人类期待未来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和智能化,而当前只有5G网络有可能把这一目标变为现实。

结束语

总之,在5G网络没有得到大规模广泛应用之前,"5G无用论"的声音会一直存在,但从5G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上来看,5G确实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颠覆式的改变,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时间终将证明这一切。


通信汪汪


很高兴能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对于我们这些科技数码爱好者来说,只要是关于手机的信息,5G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有人说现在的5G手机只是一个噱头,没什么用;有人说5g手机会带你走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还有人是持漠不关心的态度,随时代的变化而选择态度。

记得2013年,我买的苹果5手机,不支持4g。到了2014年初,支持4g网络的手机,各大厂商开始争相发布。我觉得手机刚买,没舍得换,一直用到了2015年末才更换4g手机,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

说实话,在这两年内,也没觉得没有3g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现在没有4g,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地狱。现在4g手机也不过发展了5年的时间,最近三年让我们普通老百姓都感受到了4g带给我们的变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角落。开个玩笑,如果你前几年在监狱里住上三四年,出来以后,你就会感觉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我不是属于那种激进分子者,在我看来,与其说现在的5G手机没用,倒不如说现在的时代与5G手机还没有高度匹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5g基站建设完善需要很高的成本,在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下,三大运营商是无法一次性建设完全,这是5G手机的基础,你没有5g基站支持,你拥有5g手机,谈何有用无用。三大运营商正加快速度建设基站,我相信在未来的两年内,可以实现大面积覆盖。

  2. 还没有让我们普通大众真正感受到5g手机的好处。就像现在发展成熟的4g手机,由于4g网络完善,各种能适应4g的App大量涌现出来,比如导航、打车、外卖、支付、手机购物软件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3. 5g正在各个方面做积极的尝试。比如这次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在一周的时间内打造了一个高效的5g信息化系统。这是5g在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5G保障高速数据上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以5G为基础的数据信息化、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应用,还有短短几天,火神山、雷神山的近景、远景四大直播间的同时在线人数就超过了8000万。这都要得益于5g网络的高速度低延时性的特点。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总结

当然还有目前5g套餐资费高的问题,让那些人望而却步。我觉得5g手机下的各种应用和基站完善以及5g手机的普及是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5g手机会给大家带来全新的体验。谢谢!


盼小暖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作为一名科技从业者,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一部分认知能力比较强的人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一些新技术或者模式,而这部分人也往往会更容易把握住新技术所带来的“时代红利”,这一点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以来,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随着互联网自身的价值空间越来越大,当初质疑互联网的人也开始纷纷加入到互联网生态中。

从5G概念的诞生开始,国内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就积极参与了5G标准的制定过程,这为国内企业基于5G进行创新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5G通信的落地应用步伐,相信在“新基建计划”的推动下,5G基础设施建设将明显加快脚步,5G生态也将逐渐开始成熟。

之所以有人对于5G的价值空间表示怀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5G的应用空间是很多人的知识盲区,而且对于很多传统行业的人来说,5G似乎离传统行业还太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5G的价值。

在了解5G价值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需要首先了解的,其一是5G并不仅仅应用于手机,5G未来更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物联网领域,而一部分传统行业很有可能会率先实现5G应用,比如物流、医疗等领域;其二是5G与人工智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5G的应用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其三是5G将重塑产业结构,重点在于资源整合方式。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