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大清帝國其實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擴張國家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大清帝國開始走下坡路,並開始變成了一個受人欺負的國家。

在歷史上,大清帝國其實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擴張國家

大清帝國時期,我國有很多附屬國

但凡事均有兩面,在大清帝國事業如日中天的時期,大清並不是一個吃素的帝國。與一般國民的認知不同,在歷史上,大清帝國其實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擴張國家。

其實在明帝國時代,我們的地盤並不太大,大明的稅收和行政,主要集中在長城關內。往東,臺灣島是明帝國不屑一顧的蠻夷之地;往南是一片南洋;往北,無論內外蒙古,都不是明朝的地盤;往西,明朝在西域僅僅設有若干軍事羈縻機構,並沒有將它當作自己的疆域;往東北也是零散的幾個軍事羈縻機構和零散的一兩個府;而東北的大片土地,自古以來直在女真等原住民的掌控之下。

在歷史上,大清帝國其實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擴張國家

大清帝國

明朝末年的西北大饑荒壓垮了大明帝國,大清帝國趁機越過長城、殺入關內,擊潰了李自成勢力之後,大清帝國將其首都,從瀋陽遷到北京。

大清帝國入主中原之後,繼續進行它的擴張事業。

在歷史上,大清帝國其實曾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擴張國家

清朝版圖遼闊,民族眾多,全國分為內地十八省,五個駐防將軍

向東,大清帝國的鐵騎渡海東征,打倒鄭家王朝,將臺灣納人版圖。

向北,大清邊拉邊打,武力征服加和親,將內外蒙古全數納入版圖。

向西,大清的勁旅平定“準噶爾汗國”。事後,這塊士地成為大清新的疆土,簡稱“新疆“

向西南,大清向青藏高原正式派出“駐藏大臣”,牢牢控制了青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