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生夫妻三年半”,后面半句更经典,道尽夫妻的辛酸苦辣

生活不易,随着不断的地进步,现在生活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我们都需要去找工作来维持生计。有的甚至需要背井离乡,去那些很遥远的地方打工,为的就是能让家人过上安逸的生活,更有甚者,仅仅是为了让家人能够正常的生存。

在以前的古代,男性是这个社会的主心骨,学习工作的核心,甚至全部都是男性。外出打工求学自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但是男人总要成家,而且在家族和传承观念更加强盛的古代,一个男人基本早早的就得成家,就要娶妻生子。

俗话说“一生夫妻三年半”,后面半句更经典,道尽夫妻的辛酸苦辣


古时候有一句俗语就说出了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之处,那就是“一生夫妻三年半”。这句俗语说的可不是夫妻做三年半就散伙,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一辈子夫妻只有三年半的时间,也就是说夫妻二人能见面的时间很短,也就有三年半的时间可以见面。

为什么见面少呢,当然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生计。古人为了赚更多的钱,多数就会选择从商,做生意,当然也还有不少去求学,各种游历的人。但是以前的通讯还有各方面和现在相比都差得很多。在外从商游历时,通讯不便,交通不便。这一去可能就是很长时间无法和家人联系,再坏一些的话,在路上生病或者受伤比较严重和,很久可能就会发生不测。

俗话说“一生夫妻三年半”,后面半句更经典,道尽夫妻的辛酸苦辣


而因为通讯的不便利,家人也无法得到这一消息,这样一来,不光客死他乡,也同时让家人在家苦苦守候,一生无法相见却不知道,这岂不是悲惨至极。

况且还有“商人重利轻别离”这样的说法存在,这样一来,一生的夫妻仅仅有三年半的时间相见也不难了解了。

当然“十年夫妻九年空”,形如这样的说法比比皆是,都是说出了古代人们的无奈。其实放在现在看,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外出打工,四处漂泊在现在的社会也有许多,过年过节本是家人团圆的日期,可是生活的辛苦和假日时的高薪都是这其中的障碍。

外出打工的人们努力拼搏就是为了让家乡的亲人过上好的日子,可是却无法和家人一起共度时光,实在可悲啊。也许,这正是这个社会的残酷吧。

这句俗语的后半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更加值得深思,关于这半句甚至都有不同的理解。

这半句本来出自元稹的《遣悲怀》,这首诗是诗人在妻子死后写下,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种种事情。妻子已经去世,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难免会触景生情。这句诗的本意指的是与妻子共同度过贫苦日子,却无法一同过上富贵的生活,这样会让人感到更加悲痛。也是体现诗人和妻子恩爱的一句诗。

俗话说“一生夫妻三年半”,后面半句更经典,道尽夫妻的辛酸苦辣


现在的人们似乎对这句变成俗语的诗有一点点误解,被人误解成了:不富裕的夫妻二人,生活会非常的艰难,而且感情也不会很顺利,就是做啥啥悲哀。

不过这个引申出来的意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的社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用物质来衡量。虽然引申的意思说出来现实的情况,不过小编还是更喜欢诗人与妻子那般深厚的感情,不知各位读者是什么看法呢?

不管过去和现在,都是奋斗的多,现在的人也更多的讲究事业。努力的奋斗才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过只有“三年半”时间能相见的现象却少了很多,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进步吧!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