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從逃離嘮叨的父母開始,回到每天嘮叨父母結束

都說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的第一位,因為我們從父母的家庭中退出,孩子會離開我們的家庭,另一半是陪我們最久的人。

其實對於很多普通人,伴侶可能是離開的那一個,父母反而是陪我們最久,也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糾纏最深的人。

你的人生從逃離嘮叨的父母開始,回到每天嘮叨父母結束


車站,一位媽媽和一個十七八的女孩在等車。公交車進站了,媽媽一手拽著女孩,一手拎大包小裹,跑向了車門。女孩一邊用力的甩開媽媽的手,一邊不耐煩的說:我自己上,你別拽著我。

媽媽上車徑直擠到了車尾,感覺比前面人少,轉頭大聲喊女孩:你往裡來,到這站著,過來!來啊!怎麼喊你也不動啊!

女孩臉騰一下就紅了,口氣非常不好的說:你自己站那吧!我不用你管。媽媽顯然不會輕易放棄,不停的說著,最後女孩還是受不了妥協了,堵著氣走到了媽媽指定的位置。

車轉個彎後,女孩站的地方成了被陽光直射的方向,女孩一邊拉開衣服拉鍊一邊嘟囔:這麼熱的天,不讓我穿風衣,非讓我穿這個帶毛的,熱死了,一天像有病似的。

全程媽媽沒有對女孩的抱怨回一句話。

這對母女一看平時就是相處的不好,可能還會發生比在外面還有激烈的衝突,母親把女兒當孩子,所有事都想要安排好,不接受孩子的意見。女兒有獨立意識了,認為自己長大了,媽媽管什麼都煩,卻又沒辦法的一次次妥協。

孩子出生到青春期前,父母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人,而大多數人和媽媽是相處時間最長的。孩子一路長大,接觸外面的人越來越多,對父母就越來越煩,渴望掙脫一切束縛到外面去。


你的人生從逃離嘮叨的父母開始,回到每天嘮叨父母結束


我今年40歲,兒子9歲,由於我對孩子管得不是十分嚴厲,不聊學習的時候還是相處的沒大沒小的,非常歡樂。

但是男孩總是多動的,兒子又特別喜歡說話,對於沒有什麼話的我來說,有時也煩,我會和兒子說:媽媽現在煩你了,我想靜靜,一會兒再和你玩。有時嘮叨多了,也看出他也覺得我煩,但他不敢說。

前幾天聊到孩子和父母吵架的問題,我和兒子開玩笑說,我知道你現在就嫌我煩,再過幾年,當你青春期的時候,媽媽肯定更年期了,情緒會非常不穩定會更煩,到時候咱倆就有的吵了。兒子笑著回我:我不會和你吵的。

面對這個回答我只能笑而不語。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是是貪戀父母的溫暖,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為目標。長大後開心於終於可以離開他們,不再聽到每日的嘮叨,沒人管你吃不吃飯、穿不穿衣。

直到自己當了父母,回頭才發現父母也老了,你變身成那個嘮叨的想管住他們的人,他們開始煩你了。


你的人生從逃離嘮叨的父母開始,回到每天嘮叨父母結束


塗磊最近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發現自己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決定退出舞臺減少工作,留更多的時間給家人。塗磊在他的節目中調解的時候,提到和父親的隔閡。

他說父親再婚後,兩個人打電話說話的調發生了改變,從吵架變成了問:你最近怎麼樣,注意身體,沒事出去旅遊,留著錢幹嘛。你看你上的那個節目了,挺好的。

隔閡突然消失了,開始塗磊還覺得怪,後來父親的一個電話:我不出去旅遊,我那個錢啊都是給你留著的,我鑰匙放哪,錢放哪。這些話突然把兩人之間的隔閡點打開了。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被打破,總是由一方的妥協開始,然後你會意識到,父母越來越老,你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短,難道要在他們離開再想起這一輩子都沒溝通過,沒有好好說過話嗎?

都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其實不管你有沒有孩子,你都會再某一天發現父母突然老了,他的嘮叨都變得沒有力量,這時你開始每天嘮叨他們。

出門注意點走路,別摔著。

今天降溫,多穿點衣服。

外面下雪了,我給你送菜,你別出門了。

每天記得吃藥。

媽媽,你還記得我是誰嗎?

父母是我們和死亡直接的一面牆,他們在的時候,我們還有來路,他們不在了,我們就只有歸途。

別等人不在了再去回憶,有時間多陪陪他們。


(注:文章所說父母均為普通父母,極端個例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