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本文由红红侃育儿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我是红红侃育儿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呢?

在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当中,最常见的事往往是父母会自取失败。自取失败的结果,不仅不能达到我们长期的目标,而且会随时在家里制造混乱。自取失败的形式包括威胁、贿赂、允诺、讽刺,有关谎言和行窃的训斥,以及有关礼貌的幼稚传授。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别威胁孩子警告孩子不要再有恶劣的行为

威胁孩子,等于是鼓励他重复做一件禁止他去做的事。孩子听到你说:“如果你下一次再做……”的时候,他不会听到“如果”,只能听到“下一次再做”。有时候,他会把话里的意思翻译成:“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然她会失望。”

这一类的警告在成人眼里看起来很好,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比无用还糟。它会百分之百地使你不高兴的事再出现一次。警告对于孩子的自主精神是一种挑战的表示,如果这个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人,他一定要再犯一次,以便向他自己和他人表示出他不怕事。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五岁的欧利维在经过好几次警告以后,仍然继续向窗子扔皮球。最后,妈妈说了:“如果你再向窗子扔一次,我就要揍你,我说到做到。”只过了一分钟,玻璃的破碎声音告诉母亲,她的警告产生效果了;皮球最后一次击中了窗子;随着威胁,允诺和恶行而来的后果,不说也可以想到。相反地,下面这个例子却说明了不需要威胁,也能控制恶劣行为:七岁的倍德用小气枪的橡皮塞打他的小弟弟。小弟弟很小,还不会说话。母亲说:“不准开枪打小弟弟,去打枪靶,”倍德又向小弟开了一枪。母亲拿走了汽枪,对倍德说:“枪不能用来打人。”倍德的母亲做了她必须做的事:保护幼小的婴儿,同时以适当的行动来支持自己所说的话。倍德在他的自我意识毫无受损的情形下,从他的行为后果学到了一课。对他来说,母亲所暗示的意义很清楚:要是不用枪打枪靶,就会永远失掉玩枪的权利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在这件事情上,母亲避免了通常会遭遇的可悲的失败,她没有走上注定要失败的路:“倍德,不准这么做!除了你弟弟,你就找不到东西好打?为什么你不去打枪靶?如果你再做一次,你听着,只要再做一次,你就会永远见不到你的枪,如果这个孩子不是很谦恭顺从的孩子,他对于这种忠告的反应必然是再重复做一遍你禁止他做的事。其后果如何,那就不必再说了——任何做父母的都知道。不要轻易许诺,事先明白地告诉孩子“如果”他能(或不会)做某一件事,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一种酬报,也会自取失败:

“如果你对小弟弟好,那么我就带你去看电影。”

“如果你不尿床,那么就给你买一辆脚踏车!”

“如果你能把这门功课作好,那么我就带你去旅行。”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这一类“如果怎样,那就怎样”的方式,可能会刺激孩子向一个暂时性的目标努力,但是却很难(即使有也是很少)激发孩子使他们作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所说的话传到孩子的心里,所表示的是我们怀疑他的能力,或是否能做到那么好。“如果你能把这门功课做好”的意思就是“我们不能肯定你能做好”,“如果你不尿床”的意思就是“我们不相信你办得到”。

习惯于行贿的结果,还会造成品德上的缺陷。有的孩子就会坦白地说:“只要使妈妈认为我坏,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当然了我必须显得相当坏,才能使她觉得她给我的东西没白给。”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这一类的理由可能在不久以后,就会发展到讨价还价和勒索的地步,永无止境地要求增加“奖额”和“小便宜”以交换他们的“好”行为。有些父母被孩子“束缚”得逛了街如果不带一点儿礼物,就几乎不敢回家。孩子们迎接他们所说的话不是“爸,妈”,而是“你们带了什么好东西给我?”。给予报酬对于教育孩子最有益、最令人快慰的时候,是事先没有宣布,出乎孩子意料之外,同时报酬本身又代表着认可和赞赏的时候。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可向孩子许诺,也不可要求孩子许诺。为什么要对许诺加上这么一道禁忌?原因是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赖的基础上。假如做父母的感到必须以许诺的方式来加重语言的分量,那么他们就几乎是等于承认“没有许诺”在内的语言没有价值,不值得信赖。许诺会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不切实际的期望。一个孩子在得到父母要带他到动物园去的许诺以后,他就会期望着那一天不会下雨,家里的车子不会出毛病,他自己也不会生病。但是生活中的意外总是免不了的,所以到了那—‘天,如果因为什么意外而去不成,他就会有受了骗的感觉,而产生不相信父母的意识、那个时候,孩子也许会理直气壮地抗议:“你们答应了的嘛!”这是父母最熟悉的话,也是教父母最最心痛的话。做父母的真后悔当初不该许下诺言。

不应该以向孩子许诺的方式,压制或要求孩子中断劣行,或期望他们将来的好行为。如果一个孩子的许诺不是出于自动白发,他只等于是开了一张在银行没有存款的空头支票。我们不能鼓动孩子学会这种虚假的作风。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别讽刺孩子

父母具有讽刺的才能,是父母理解孩子最大的障碍,那些善于嘲讽的父母对语言的运用太锋利。

“这件事我重复说了有多少遍了?你是聋子?那么你为什么没听见?”

“你野得就像是野人,你是不是在蛮野丛林里长大的?你知道吗,你只配在那种地方生活!"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是疯子,还是头脑有毛病?我早就料到会有这个结果!”

家长应该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良行为,切忌不要轻易许下承诺

这些父母可能没警觉到他们的活是有攻击性的,必然会受到孩子的反攻。他们的评判隔断了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煽起了孩子一心一意要寻求报复的幻想。

尖酸刻薄、伤人的陈问烂凋不容许存在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类似下列的说话方式应该尽量避免:“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你真是豆腐脑筋。”“你以为你是什么?”

不管是有这种机智,还是没有这种机智,我们都不能把孩子眼里所凝视的自我,和他内心中为自己所塑造的自我予以贬损。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喜欢小编的记得关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