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为何偏偏不杀功劳最大的徐达?

风铃阁阁主


关于朱元璋诛杀功臣,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朱元璋诛杀功臣,完全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换言之,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元璋便不会诛杀功臣。

其实,朱元璋诛杀功臣,正是为太子朱标扫除障碍。

朱元璋首次大规模诛杀功臣,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利用胡惟庸谋反案大做文章,诛杀包括功臣在内万余人。

当时朱标还健在。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再次大规模诛杀功臣,连年近耄耋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也被诛杀,甚至作为太子老师的文臣宋濂,也差点被朱元璋处死,幸亏马皇后替他求情。

这一年,朱标仍在健在。

据《名山藏》记载,朱标对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甚为不满,有一次,他忍不住劝谏朱元璋:“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

没想到朱元璋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朱标拿起,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乘机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的都是坏人,杀光了他们,你再当家,不好吗?”

可见,朱元璋诛杀功臣,确实有为朱标扫清障碍的目的。

这两次大规模诛杀功臣,都与胡惟庸案有关。随着李善长——与胡惟庸交情匪浅的最后一位大佬被诛杀,胡惟庸案终于落下帷幕。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上大做文章,很可能也不不仅是为朱标扫除障碍,也不排除是清除威胁自己地位的功臣势力。随着胡惟庸案的结束,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出意外,朱元璋可能会从此收起屠刀。

可意外偏偏不幸发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恸欲绝,随后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打算将皇位传给他。

次年,朱元璋再兴大狱!

这一次诛杀功臣,便是为皇太孙朱允炆扫除障碍。

所以,朱元璋诛杀功臣扩大化,才是为朱允炆扫除障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参奏蓝玉谋反,朱元璋随即令人将其拿下,并由吏部审讯。三天后,朱元璋将蓝玉处死。其后,朱元璋对蓝玉案穷究猛治,大肆株连,受此案株连被杀的高官,仅列入《逆臣录》的就有两万五千人。

此案过后,明朝功臣悍将已基本被诛杀,但朱元璋仍然不安。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又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人赐死。这几人被赐死,非常冤枉,他们根本毫无过错,比如傅友德,仅因为他的儿子没有按规定佩带剑囊,朱元璋便大做文章,逼傅友德自刎。

至此,朱元璋开国功臣已被诛杀殆尽,只剩下极少数如耿炳文这类老朽、老实,威望相对较弱,能力相对平庸的功臣。

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史书,不难发现,明朝那些威名赫赫的开国功臣,也不是全都不得善终,比如战功最大的徐达,便得以善终。

那么,朱元璋为何偏偏不杀战功最大的徐达呢?

有一种说法,徐达也是被朱元璋诛杀而死。只不过,朱元璋没有公然将其处死,而是采取了一种阴险的手段。

据《龙兴慈记》记载:

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但这种野史记载并不可信。

首先,从医学上说,并没有背疽不能吃烧鹅之说,患背疽的病人吃烧鹅根本不会死。

其次,利用烧鹅杀徐达,也不符合朱元璋的办事风格。朱元璋诛杀功臣,往往都是罗织罪名,理直气壮地杀,绝不会采取暗中毒杀的手段。

据《明史》记载,徐达是病逝。徐达死后,朱元璋还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这也可见朱元璋并没有猜忌徐达。

我认为,这段记载是非常可信的,《明史》是清人编撰,如果徐达是被朱元璋诛杀,清人犯不着替朱元璋曲笔。而且,清人编造《明史》时,也没有掩盖朱元璋诛杀其他功臣,又怎么偏偏在徐达的结局上掩饰?

至于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我认为有如下三个重要原因:

一、徐达行事作风低调,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很多人认为,徐达是个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又功高盖世,其行事作风一定非常豪爽大气,时刻显示出大将军的霸气。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徐达是个非常低调的人,处处顾及朱元璋的情绪,甚至在朱元璋面前恭敬得好像不会说话似的。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明史 徐达传》)

据《智囊全集》记载,朱元璋有一次召徐达饮酒,饮至夜晚还不停灌徐达酒。徐达大醉,朱元璋命内侍送徐达到旧内休息。旧内只是朱元璋做吴王时所住的宫殿,然而,当徐达酒醒得知自己睡在旧内时,立即起身,跪在台阶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离去。朱元璋闻知,非常高兴。

二、徐达与朱元璋是发小,又做了朱元璋的亲家。

朱元璋对徐达有很深受的感情,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又一块“创业”,朱元璋对徐达可谓知根知底,异常亲爱。所以,朱元璋主动与徐达联姻。徐达一共有四个女儿,除了三女徐妙锦出家外,其他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尤其是长女徐妙云,嫁给了朱元璋除朱标外最器重的儿子朱棣。

两人不仅是发小,还是亲家,朱元璋对徐达自然更加器重、信任。同样,由于女儿嫁给了皇家,徐达对大明朝也更加拥护。基于这一点,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动徐达。

三、徐达去世得比较早,胡惟庸案爆发五年后,便因病去世。

朱元璋诛杀功臣之初,表现得还相对比较克制,主要诛杀的是胡惟庸党羽。而且,许多被诛杀的功臣,也并非毫无过错,只不过罪不至死罢了。到后来,尤其是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才开始无差别诛杀功臣。比如前面所说的颍国公傅友德,便是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如果徐达活到朱标去世后,是否还能善终呢?是否会落得傅友德的下场,无罪而被朱元璋逼死?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不是不知,诸皇子对太孙口服心不服,恐怕也知道燕王朱棣觊觎皇位。而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朱元璋会不会怀疑,自己死后徐达助朱棣夺位?又会不会为保住朱允炆的位置,对徐达采取措施?


爱婕妤怨


首先,朱元璋不会见人就杀,人家是皇帝,又不是杀猪卖肉的。

朱元璋杀人有以下条件。

1.功高盖主。

2.恣意妄为。

3.震慑不住。

我们回顾蓝玉,他与北元一战,可谓是封神一战,威震天下。但是蓝玉功成之后,犯了以上三条的每一条。蓝玉自恃军功,居然敢屡屡不听朱元璋调遣,他的军队朱元璋甚至调派不动,这就有点功高盖主,震慑不住了。本来到这,朱元璋还忍着不杀他,毕竟朱元璋之前已经把明朝开国将领杀得差不多了,总得为太子朱标留个能打仗的人,加上蓝玉因为是朱标太子妃的舅舅,对朱标是忠心耿耿,朱标自己也还算震得住,所以朱元璋没有杀他。不巧的是,朱标年纪轻轻就暴病而亡,朱元璋只能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标仁孝的次子朱允炆。朱允炆可不一样,他与蓝玉毫无血缘关系,而朱允炆也不如朱标那般老练,指定震不住蓝玉。回头再看看蓝玉,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既不能留为所用,三个必杀条件都齐了,那还等什么?杀!诛连了将近1.5万人!

胡惟庸呢,大概是看懂了朱元璋杀人的目的与条件,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索性联络一干大臣打算造反,只是没有想到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拿起刀,朱元璋就把他们都抓了,诛连将近2万人!

所以,朱元璋杀人是有目的与条件的,条件如上。目的则是为了稳固自己皇权并且让大明江山永固。

我们看,徐达犯了以上三个条件的哪一个呢?徐达功高是不错,但是徐达并不盖主啊。徐达作为大明元帅,平定北方,功劳何其之大?之后,徐达班师回朝,朱元璋亲自出城迎接,要让他坐龙辇,甚至还说要替他亲自驾车。这一套无非是为了试探徐达知不知道深浅进退。徐达则是再三拒绝,言辞从臣下出发极其诚恳,卑微,发自肺腑地说“皇上对咱好,咱知道,但是这不合规矩啊,咱不过是皇上的兵而已!”徐达明确拒绝朱元璋替自己驾车。这一套下来,朱元璋自然是心满意足了,知道自己这个兄弟没忘本。马上本着兄弟感情说“今天没有君臣,你我布衣兄弟,兄弟之间一起坐车,咱家想兄弟,想听兄弟说说你在北方的英勇战迹。这样,我让一位皇子来驾车,你随咱家来。”于是便强拉着徐达上了龙辇,让一位皇子亲自驾车。



除此之外,徐达可谓一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一直谦卑谨慎,带着家人部属克己守礼,朱元璋指哪打哪,战无不听,言无不从。所以,朱元璋是震得住徐达的。朱元璋根本没有杀他的条件与理由。

后面说徐达被朱元璋以蒸鹅杀死,多是野史,不过是后人为了渲染朱元璋如何为了稳固皇权嗜杀罢了,算是一种控诉。实际上,是徐达自己患了背疽不治身亡,而至于说背疽不能吃蒸鹅简直无稽之谈,现代医学验证,毫无科学依据,古代太医不至于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蒸鹅是肉,不是毒药。

况且,当时北蒙不安,朱元璋还想他带兵出战怎么会杀他?


不书


徐达之所以没被杀,有两大原因,一是他非常小心,二则是因为他死的早。

明朝开国六公爵,除了徐达,都是惨淡收场,传不过两代,唯有徐达一脉,衍生出两个公爵,还都传到了明末。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为朱棣,不过朱元璋没把徐达的儿子们搞掉也是一大前提。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同样也是世代务农。

元末的灾难波及到了朱元璋,同样也波及到了徐达,他跟朱元璋一样,投奔郭子兴造反了。徐达在队伍中成为朱元璋的属下,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徐达为人宽厚,深通兵法,久经战阵,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功勋卓著。功业盖世的同时,徐达却越发低调,他为人小心谨慎、常以忠心侍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极其信任,两人亲近备至,朱元璋经常给徐达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的反应则是越发恭谨小心。

信任归信任,朱元璋的性格摆在那里,帝王猜疑是不可避免的,他多次对徐达加以试探,徐达凭借自己的谨慎作出了答复。

朱元璋曾说要将他的旧邸赐给徐达,徐达坚决不要。朱元璋与徐达一起饮酒,徐达被刻意灌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他大惊失色,连忙跪伏在地高呼死罪。

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对徐达也更加信任。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的戒心,再加上这些功臣大多居功自傲,甚至有些还极为放肆。

而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朱元璋当然会担心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功臣。因此,朱元璋决定替儿子 清理一下,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都难逃厄运。

唯有徐达,让朱元璋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到了朱元璋面前,却“恭谨如不能言 ”,这让朱元璋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对徐达下手。

当然,以朱元璋的性格,时间长了,没有理由也能找出理由,像傅友德,就是这么被搞死的。徐达能够保全,主要还是因为他走得比较早。

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1385年)二月,病情迅速加重,随后去世,享年五十四。

徐达去世显得疑点重重,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因为这些记载只见于野史,更可能是明朝文人对朱元璋严刑酷法的不满与栽赃,毕竟朱元璋对将死之人(不是被他弄到将死)还是很慷概的。

徐达去世时,胡惟庸案已经扩大,但徐达跟胡惟庸一点关系都没有,并未受牵连,后发的蓝玉案不用说,徐达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成器,没入朱元璋的法眼。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甚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