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三十,心中总有不甘,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走下去

花荣:一个腼腆而又追求完美的男生,热爱写作,喜欢播音,在喜马拉雅播音专辑为《做人不要太老实》,微信公众号《说荣说电商》自媒体人。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我说我最喜欢的是毛不易的那首《像我这样的人》,除了歌曲本身的意境外,主要的还是这首词带来的共鸣,停下笔总能哼上几句: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像我这样不甘平凡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人,像我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会不会有人心疼。

喜欢的朋友戳下面视频一起听一下这首歌。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我们这些人,生而优秀

之前和小S聊天时,我说刚毕业那会,我出去找工作,人家一看九零后就那是两眼放光,表情诧异间还能蹦出一句九零后都开始工作了。有人说你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很有可能会决定你未来的职业取向,这句话现在我是认可的。

2012年的冬季,我刚修完大学的课程打算出去找个实习工作,于是在网上找工作,大概接到了十几家公司的offer,从中筛选后我选择了慧聪,这算是步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吧,去面试的那天我记着雪下得很大,当时通过层层筛选一共留下了6个人,年龄大多是85后,我是唯一一个应届毕业生,也是唯一一个90后,对我来讲印象最深刻的是入职第一周,入职第一周是培训,我记得那天早上一位C姓经理做了开场白,然后让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分了组,我和一位已经忘了名字的男生租了个宾馆,打算培训完要是能考核通过就再去找房子。接下来的几天是企业文化、业务辐射、岗位职责与技能,最后一天是考试,我们每人抽了一张数字,这代表着考试顺序,考试官是Z姓总监,因我们部门是客资部,需要每天跟客户联系,那天的考试任务是给这位总监打电话,谁都不知道会被问到什么问题,到我考试时这位总监的情绪已经很差了,估计是前面几个人给气得,各种刁钻问题扑面而来,我瞬间就冒汗了,勉勉强强、磕磕巴巴应付完了考试,接下来是所有的管理层听录音,然后打分,下午公布成绩时我排在第二,第一的是个韩国女孩。


人到三十,心中总有不甘,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走下去

后来有一次开午会,因为某个事我说我不会,一位女性主管说了句我至今不忘的话:如果你不行就别留在这儿。为了留下,只能逼着自己成长,不是那个地方多好,就是不想一事无成的离开。

我看着我身边的这些人,我觉得我们生而优秀。

我们这些人,生而不甘

我查了不甘这个词的定义,百度给出的是不甘心,心非所愿,我对不甘的定义是:灵魂流浪,身体游荡。

有人算了一笔账,说一个人在离职时,会影响三个人也考虑离职,当一个公司有10个人想离职时,那这个公司将有30人产生离职的打算,如果不加以疏导,那就会大面积塌陷,听一个做猎头的朋友讲,他们合作的一家公司离职率高的吓人,年初有2000人,年末还有1500人,重点是这一年还进了1000人,所以一年的离职员工是1500人。


人到三十,心中总有不甘,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走下去

更有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的人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分别是:

7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是51个月,80后是43个月,90后是19个月,95后是7个月,就现状而言,我觉得这个数据用来形容第一份工作已经不太恰当,更应该是每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

也就是说70平均一份工作干4.25年,80后平均干3.58年,90后平均干1.58年,95后平均干0.58年,目前初入职场的普遍是95后,一个95后平均一年要做两份工作,如果在同一个行业还好,如果跨行业,那么公司需要投入的培训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现在西安的电商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当你把这个人培养出来时就是离职时”,所以恶性的竞争从此开始了,各家公司不再想着培养自己的人才,而是挖人,有甚者,可以把西安市场的人挖个遍,所以随着员工平均年龄越来越小,企业的培训成本也越来越高。


人到三十,心中总有不甘,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走下去

在N公司就职时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执行经理,主要负责人员留存,当我和所有员工面谈完之后得出一个数据,有80%的人有离职想法,按照公司50人来计算,也就说大概有40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情况已经糟糕到了透顶,而离职原因五花八门:和老板没有接触的机会,上级不懂管理,关怀不到位,培训太少学不到东西,和朋友的公司相比奖励太少,工资太低,聚餐太少档次太低等等,后来我做了一个动作,提高仪式感,晨会要有仪式感,新人入职要有仪式感,发奖励要有仪式感,培训要有仪式感,我们这些人一边鄙视爱慕虚荣的人,一边却又变得爱慕虚荣,我们曾经说都是仪式主义,你不得不说人们在排斥仪式主义的同时又渴望自己享受仪式主义,以致后来我们连生活都要有仪式感。


人到三十,心中总有不甘,我们这些人该如何走下去

我们这些人不知灵魂浪至何处,不知身体荡至何方,才算停歇!

我看着我身边的这些人,生而不甘。

上次好友约我去见贾平凹,我说太忙了,后来他自己去的,回来后我问他怎么看待现在的年轻人,他说多疑、多悲、多忙、不甘。总觉得十来万是个小数字,身上却无分文,总觉得自己将来可以飞黄腾达,却做不好普通工作,总觉得人生知己千百个,却无一人肯相助。

我们这些人啊!

2019年12月 写于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