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弄瓦之喜"与"弄璋之喜"的背后透漏着什么

对于新生命的降临多少都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值得庆幸的事情。有成语"弄瓦之喜"和"弄璋之喜"。分别表达了生女孩和审核男孩。同样是新生命的诞生,为什么说法却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于人口数量。一家人人口多自然从事农业活动的时候就会相对轻松,因此会有"多子多福"这一说法。

成语

"璋",的本意是好的玉石。在《诗经》中也有提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在衣只裳,在弄之璋。其泣嗅嗅,朱带斯皇,室家君王。"

就是说,如果生下男孩,就让他睡在床上,待遇很好;如果他哭声响亮就代表他前途无量。

我国古代对玉器极为重视,甚至有"国之重器"的说法。玉石代表着美好的品德,同时兼具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好的品德。

此外,在古代,封建统治者对玉也极为重视:就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使用的玉玺便是和氏璧改造的,此后历朝历代都使用这块玉玺。

成语

随后玉玺丢失,建立新国的皇帝重新制作国玺的时候,也是首先选择玉石材质。

而"弄璋",则是暗示:这家生的孩子是一个男丁,因为祭祖也好,参与朝廷事务也罢,都只有男子才有资格参与,女子自古以来是不能参与祭祖活动和从政的。

而"弄瓦"指的不是瓦片,是说纺锤,当时成陶土制品为"瓦"。

《诗经》中"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议,唯酒食是议,无父母治催"

成语

就是说如果生女孩就让她睡地上,给她个陶片玩,学会纺织别给父母添麻烦就行。

在古代,我国小农经济模式下,对于女子来说,不论是出身贵族还是出身平民,最起码要会一些刺绣之类的手艺,刺绣被视为手巧的象征和证明。

单单从《诗经》里就可以发现古时候对于生男生女的不同待遇。

成语

一字之差,差别甚大。男孩生下来就饱受爱护,一家人都对其充满希望;女孩生下来,要求不过是不要给人添麻烦就行。

但是现在看来,弄璋之喜与弄瓦之喜已经几乎不存在什么区别,但是自古以来的这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还是有不少因为男女闹出来的,关于性别歧视的种种事件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