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文||小狠解讀

《大漠謠》中以女性筆觸寫下霍去病的一段堅持不懈,神采飛揚的人生,因為霍去病死的時候太年輕,剛開始看以為是悲劇,結果從一見鍾情到攜手天涯一路的驚喜。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總體感覺非常好看,酣暢淋漓。

不過對衛青似乎不太友好,衛氏陰謀論貫徹了整本書。

惜言如金的衛青沒有想到九爺居然把矛頭指向了他,細細打量了九爺兩眼,“二姐,事情到此,別無他法,只能冒一點險了,就讓孟先生下藥吧!皇上對去病極其重視,孟先生絕不敢草率,一定是深思熟慮後才做的決定。”

  衛少兒點了下頭,終於同意。

  不愧是連劉徹都無可奈何的衛大將軍,一句話裡綿中藏刀,該做的決定做了,該撇清的責任也都撇清了,該警告的也警告了,竟然滴水不漏。

不過這種不友好也不是孤單存在的,因為《史記》和《漢書》都把衛青記錄在《佞幸傳》裡,這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吧?

《佞幸列傳》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文學作品中的衛青


其實,衛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民族英雄。是他撥開荊棘,打破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才能使霍去病這把利刃縱橫馳騁。

那就要看看衛青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功績。衛青大將軍做的最大的功勞就是,七出邊疆,將嚴重破壞了漢匈人民的和平生活,給百姓和社會生產帶來深重災難的匈奴趕走。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匈奴人


先來看下匈奴的破壞力和對漢朝的危害。

在現代人的眼中,對匈奴大多是沒什麼概念的,只知道這是一個遊牧民族。好像打架是一把好手,十分鬆散,生活艱苦。

只不過是遊牧民族而已,哪個朝代還沒有外敵了。唐朝突厥,宋朝蒙古,明朝金兵,清朝全世界。單單一個匈奴就那麼令人害怕嗎?他們都做了什麼讓中原人這麼害怕?

現在流行的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觀點,是匈奴與華夏人有可能同出一脈,大概的活動範圍在陰山和河套。春秋戰國之前由於連年征戰,中原大多都是虎狼之國,而緊挨著匈奴的就是秦國,秦國經過商君變法,幾代明君治理,軍事上的強大讓匈奴一直被秦國按在地上摩擦,所以匈奴的破壞力都深深的隱藏起來了。至少沒有看到太大的破壞力。什麼時候匈奴強大的令人感覺猛虎在側呢?

就是漢朝,劉邦建立漢朝取代了秦朝,也將邊界直接暴露在了匈奴的眼前。

秦朝的滅亡,讓這個老鄰居沒了壓制的力量,同時,因為彼此緊挨著,秦國一些強力的軍事技術,生產資料也都被這個老鄰居繼承了,這一下生產力飛速發展,再加上原本草原民族天生的戰術,戰鬥天賦,使匈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戰鬥機器。

匈奴是機動的,大都是騎兵,呼之即來,搶完就跑,吃的是肉乾,酸奶製品,騎的是好馬,名馬,非常讓人頭疼。往往軍隊到了,已經不知所蹤了。百姓和大漢王朝深受其害。漢朝是以步兵為主,人腳,肯定跑不過馬腿。

漢文帝剛繼位,就被匈奴大軍破關直逼長安。滯留了一個多月燒殺搶掠,等漢朝步兵到了,早已不知所蹤。

同時這個階段,匈奴東邊滅了東胡國,西邊又滅掉了月氏國。整個北方草原被統一,將西域和西羌也擠壓了出去。甚至將版圖擴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國力達到頂峰,燒殺搶掠也達到了頂峰。直接影響國民生產和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就像一把懸掛在漢朝腦袋上的利劍,隨時能結果掉這個正年輕的王朝。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東漢周邊地圖


那當時的漢朝怎麼做的呢?

第一個階段:硬打

劉邦剛剛打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信心滿滿,手下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勇士。謀士也有與張良齊名的陳平等等,這一手四個二,王炸的牌,上來對陣匈奴,還不手到拈來。

結果是劉邦被圍困在白登道,後來經過一番劫難才跑出來。一種說法是陳平賄賂匈奴王妃,並稱中原美女無數,匈奴單于有了中原美女還不冷落王妃您?讓王妃醋意中燒才解的圍。不管怎樣吧,劉邦再也沒敢打匈奴的主意。被打怕了。

第二個階段:和親加上貢

劉邦死後,呂后執政。呂后以及文景皇帝看打也打不過,甚至打不著。就只好都是一個政策:和親上貢。這是匈奴單于最猖狂的階段,甚至發表赤裸裸侮辱:

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烏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

在這種氛圍下,君臣上下心內憋屈出一個共同的願望:將匈奴打跑,打的遠遠的,不要在來煩我了。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劉邦白馬之圍


衛青登場,襲龍城,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敗單于。匈奴至此被趕到今天的歐洲,成為歐洲的噩夢。

這麼頭疼的問題,是需要等人來解決的,責任就落在了漢武帝和衛青的手裡。

匈奴背逆天理,悖亂人倫,侵凌長輩,虐待老人,專以盜竊為事,欺詐各個蠻夷之國,策劃陰謀,憑藉其武力,屢次侵害漢朝邊境,所以朝廷才調動軍隊,派遣將領,去討伐它的罪惡。

這些話是漢武帝說的,我相信漢武帝有可能是流著眼淚,替爺爺,父親甚至祖宗說的,也是為自己說的。

衛青出擊匈奴共有七次,斬獲敵兵五萬餘人。他同單于交戰一次,收復河南地區,於是設置了朔方郡,兩次增封,共受封一萬一千八百戶

自古開疆擴土是一個名將做大的功勞。將河套地區納入漢朝版圖,是衛青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世人可能更加推崇霍去病,但是都忘了衛青才是第一個吃螃蟹,老虎腦袋上動土的人。沒有衛青和李廣等人硬抗匈奴主力,霍去病直入匈奴腹地哪那麼容易呢?

衛青不光去除了懸在漢朝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同時也結束了依靠納貢,和親送公主的屈辱歷史。讓匈奴人聽聞衛青,霍去病之名戰戰兢兢,從此讓漢朝能分出身來解決周邊問題,這並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

舉個例子:韓國直到今天還耿耿於懷歷史上曾經隸屬於中國,到現在還在做著去中國化,“宗主國”的地位是民族的陰影。事實上朝鮮不也是一直採取進貢和親的政策嗎?中國和親只是一種手段,最後要拿回來。韓國和親是國策,從沒變過而已。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韓國政策


衛青的偉大之處的一個佐證:來看看失敗後的匈奴都做了什麼?

公元91年,東漢在與北匈奴戰爭中取得勝利,從此北匈奴遠走、南匈奴歸附東漢王朝 [1-2] 。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既現在的伊犁河上游一帶。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為阿蘭聊,這已經到了歐洲邊緣。從公元91年到公元290年這長達兩百年的歷史中,這個上天的驕子好像消失了一樣。

當《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紀末匈奴出現在阿蘭聊時,這頭飢渴太久的蒼狼已經對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被稱作上帝之鞭。公元四世紀中葉,阿蘭聊滅國,西方震動。從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動史遂不絕書。

匈奴人被衛青,霍去病打敗後,一部分併入東漢,另一部分跑去今天歐洲邊緣,順帶滅了阿蘭聊。這不是結束,相反,這才剛開始:

隨後東哥特被滅,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併。間接導致羅馬淪陷,斯拉夫人,芬蘭人屈服。公元445年白裡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

整個歐洲都在為之顫抖。驚呼匈奴阿提拉為:上帝之鞭。

這麼兇狠的匈奴,居然被衛青等打的如此狼狽。誰說中華不尚武,只不過是不輕易動武而已,一旦動武,便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了。這難道還說明不了衛青的功績嗎?稱不上民族英雄嗎?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上帝之鞭阿提拉


衛青這個人

衛青不似《三國演義》裡的任何一個人,也不像《水滸傳》中的人物,他並沒有一腔熱血,莽撞衝動。他的出身非常低微,連姓都是改過的。正因為出身低微,所以謹慎,凡事皆以漢武帝號令為準。

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氏。字仲卿。長子更字長君。 長君母號為衛媼。媼長女衛孺,次女少兒,次女即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廣皆冒衛氏。

這樣的人處處謹慎,處處以漢武帝為中心,有可能是明哲保身,面對雄才大略,疑心重重的漢武帝,必須要夾起尾巴做人。有時候說點恭維的話也是正常的。不過在群臣眼裡恐怕就不那麼舒服了。
再一個是黑點是衛青是外戚,漢朝的外戚專權沒有幾個好下場。只要聽到外戚幾乎就等於佞臣了。不過即使是外戚,一般觀點也是要看是否有所作為,是否為人民,為國家做了好事再定,不然行屍走肉,碌碌無為有什麼用處?

而恰好衛青又和李廣等名將一個時代,一對比,更顯得李廣的悲壯和同情。

另一個是衛青與漢武帝的關係,漢朝的皇帝一般性向成謎,而古代史書又惜字如金,這也是招黑的點。

除了幾個他自己沒法改變的因素之外,恐怕還真找不到有什麼缺點。當然,即使有缺點,與他民族英雄的稱號也達不成邏輯關係。


桐華《大漠謠》中的大將軍衛青:民族英雄,不容抹黑。

衛青


歷史人物是不能隨便虛構,想象的。要儘量按照史觀來寫,金庸先生小說中也經常出現歷史人物,比如《射鵰英雄傳》中成吉思汗,王重陽,丘處機等,《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陳友諒,還有《鹿鼎記》裡的康熙等等吧,基本都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或許這也是金庸先生小說成功的地方。希望大家共通維護先輩的名望。

我是小狠,更新不易,希望點個贊再走,歡迎關注,轉發,下方留言。


文學作品裡的歷史人物要不要符合歷史? 單選

0

0%

0

0%

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