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昨日,和閨蜜閒聊。聊到過去的往事,也聊到未來的願景。閨蜜一直不願意結婚,原因是:她覺得自己結婚後,一定會離婚。

閨蜜說:“我知道婚前的幸福美滿是真的,婚後為了柴米油鹽爭吵不休也是真的,所以當我哪天要是結婚了,肯定也會離婚。”

我一臉疑惑,別人結婚,可是衝著一輩子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去的。她可倒好,衝著離婚去結婚。其實,閨蜜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來源於她的原生家庭。

01

8年前,他們家三個孩子同時讀書,兩個初中,一個小學,日子勉勉強強還算過得去。

恰在那個時候,她的父親不聽她母親的勸告,與一個老鄉去搞投資。她父親拿去投資的錢,是家裡積攢了半輩子的積蓄,要要給孩子讀書和搞房子的。

可是,投資失敗了。

閨蜜的母親因為此事,一夜之間白了頭,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家裡的生活也一團糟。

閨蜜的父親,老實憨厚。也是想著投資,早日賺到錢,不僅可以給孩子們讀書,也可以用來搞房子。

但誰知道,會因為投資,而讓全家人陷入低谷。

自那起,閨蜜的父母每天都會吵架。閨蜜見狀,也曾一度勸他們離婚。

因為投資失敗一事,閨蜜的母親無法釋懷,全身的婦女病統統出來了,家裡也變得很拮据。

可是,孩子還要讀書,日子也總得過,總不能被生活打垮。

後來,閨蜜的父親借了親戚朋友的錢,讓孩子去讀書,夫妻倆也一直給人家打工,勉勉強強,爭爭吵吵,苦難的日子慢慢熬。

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可是,閨蜜念高二時,她的母親又再次被她父親氣到。

閨蜜的二嬸患病,她的父親揹著她的媽媽,給二嬸一家捐5000元。

閨蜜他們家的父輩那一代,一共有四個兄弟。其中最有錢的是閨蜜的大伯,他家裡沒有孩子讀書,有穩定收入,年收入沒有幾十萬,也有十幾萬。

但即便如此,閨蜜的大伯一家也只是給二嬸一家捐5000元。

閨蜜說:“別人家有錢才捐5000元,家裡還沒有孩子讀書,我爸沒有任何收入,靠打工維持,家裡還有三個小孩要讀書,可我爸爸竟然揹著我媽媽捐5000塊錢給二嬸治病。苦的是誰,是他,還有我媽,我爸怎麼那麼傻呢……”

閨蜜的爸爸出發點,是好的。投資,是想要賺錢,想要家人過上好日子。幫助嬸嬸,出發點也是好的,都是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可閨蜜的爸爸,做得最不好的一點是沒有與自己的妻子溝通,凡事都喜歡自己做決定。沒有想過做決定之後,家裡的處境會如何。似乎不知,投資一定不能用全部存款;捐款,也要結合自家處境。善良,也得結合自家情況不是?

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02

曾經,一個作家分享她的成長經驗。聽完,令人咬牙切齒,倍感悲哀。

她家從小生活在農村,但她的父親很有作為,年輕時開辦工廠賺到了近百萬。但後期因為經營不當,她們家破產了。

那時,她念初中,各種催債要債讓她看清人情冷暖。

從初中到大學,她們家一直生活在被催債與還債的日子裡。等到她大學畢業,家裡才把所欠的近百萬元錢還完。

那時候,家裡要還債,兩個孩子也要讀書,生活拮据無比。

可是,在她念大二時,有一次,她爸爸的一個朋友遇到困難,迫不得已,向她爸爸借錢。

她的爸爸二話不說,就把原本給她準備的5000元學費借給那位朋友。

她知道後,氣得不行,可學得上。

那整個學期,她拼命地兼職,發傳單,做服務員,家教……一學期,包括借室友的,勉勉強強湊足了學費。

別人的爸爸都是為自己的家庭、孩子著想,但是她爸爸的這種做法,確實令人心寒與不解。

她說:“現在距離那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近10年,如今談起來也似乎釋懷了許多,可是,當初的憤怒與艱難卻依舊曆歷在目。”

如今的她之所以能釋懷,是因為她已經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了經濟自由與精神自由。

若是她無法實現這些自由,必定也會對他父親過去的行為感到耿耿於懷。所以啊,善良,還是要有度啊,別犧牲自家的幸福!

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03

是不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親?我的父親也是如此。

那時,我在唸大二,距離開學還有幾天,我爸爸竟然拿2000塊錢去借給一位朋友。

2000塊錢或許不多,但那是我在學校近兩個月的生活費。

他借給朋友,我自然沒有足夠的生活費。沒有辦法,我只能去用花唄。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感謝馬雲爸爸。

現在,我還在讀大四,靠寫作已經實現經濟自由。

但對於我爸爸過去的行為,我依舊無法釋懷,因為曾經的困難歷歷在目,難以忘記。

閨蜜對她父親昔日的行為也無法釋懷,因為她無法忘記父親借錢出去之後,家裡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她也無法忘記,她的媽媽因為此事一夜之間白了頭,多病纏身。

無論是閨蜜的爸爸,那個作家的爸爸,還是我的爸爸,他們做事令妻子兒女陷入低谷的,是沒有與家庭溝通,喜歡自己做主,最後吃苦的只有自己一家人。

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好哥們,兄弟情深,善良無比。但在自家人看來,卻無比憤怒。

捨去自身家庭的利益,去幫助他人,在我看來,這不是善良,而是愚蠢。

如果你自己的家庭都沒有過好,談何什麼顧大家?

或許是我小氣,但我無法理解捨棄自己家庭的生存保障及幸福去照顧別人家的行為。這不是善良,完全是不懂得權衡思考。

父親偷捐5000元,我媽積怒成疾:不會商量的家庭,哀一生

若是無法保障自己家庭的生存指數,千萬不要急於出頭,捨棄自家的幸福(生存保障)去幫助他人。

善良是好事,但首先得把自家過好了,再去幫助他人,那才是善良。若沒有顧好自己的家庭,便毫無理性地去幫助他人,那不是善良,完全是愚笨。

試問,如果你的妻子兒女因為此事氣到住院,你能付得起醫療嗎?

這哪是在幫助別人,完全是在割自己家庭的肉,卻毫不在乎,似乎還覺得很偉大。

你可以善良,但前提是不要捨棄家庭的幸福。你可以善良,但一定要結合自身因素;你可以善良,但也要問一問自己,能否經得起貧窮的考驗。

自從知道閨蜜的往事後,我也理解她所說的。她不願意結婚,是不想像她媽媽一樣。每次她的媽媽被她父親氣得不行,卻只能忍著。甚至氣到爆炸,身體爆病,也不知離婚,原因是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那是題外話,但一般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做事只會小心翼翼,謹慎又謹慎,生怕犯錯誤。

最後,願你善良,但也應該有度。


END

你們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父親?

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