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善成候鸟天堂“水中活化石”相中吉林红石湖

中国发展网讯 4月16日,望着30余只中华秋沙鸭盘旋徜徉在吉林省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红石湖水面上的情景,吉林红石林业局护林员(护鸟员)张师傅一边用手机近距离拍下一组组画面,一边小声说,“自从国家禁伐令下发以来,这里的生态环境越变越好,许多珍禽候鸟每年初春都会来这里安家落户。”

中华秋沙鸭别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与华南虎、滇金丝猴、大熊猫齐名,美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 在国内仅存2000多只。中华秋沙鸭是第三季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距今已生存一千多万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濒危鸟类名录的全球濒危物种。

近年来,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进,受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充沛食物的吸引,地处松花江上游吉林红石林业局已成为候鸟的天堂,越来越多的候鸟在吉林省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红石湖下游数百平方公里水域繁衍生息。

红石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他们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已经基本掌握了在这里繁衍的中华秋沙鸭生活习性。每年4月初至中旬中华秋沙鸭到达这里后开始求偶交配,然后在岸边寻找数米高的天然树洞做巢。期间,雌鸭产卵后开始孵化,雏鸭出巢后会从十余米高的树洞中跳落到地面,再跟随雌鸭以家族为群落集体活动。

多年来,红石林业局为保护好中华秋沙鸭在林区的具体迁徙通道、停歇地、栖息繁衍地和活动区域,充分结合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在保护区域设置警示牌,悬挂保护标语;加强对栖息地河道沿线的森林资源管理,重点保护树洞鸭巢,严防盗伐滥伐案件发生;防止因森林资源破坏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造成水质下降;积极协调环保、水利、渔政和林政等部门,在保护区内设置禁捕区、禁猎区,禁止一切在河道进行采沙、采石等行为;对保护区域进行逐片逐块、不留死角地清理粘网、毒饵,清理河道内的地笼、渔网等;加大对保护区域的巡逻巡护密度,严格限制、密切监控在保护区域活动的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持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的原有生态特征。

得益于吉林红石林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森林公安、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在林区已经绝迹多年的大鵟、金雕、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时常出现在林区群众视野当中,一幅自然和谐之美的丹青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孙昌辉 张彤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