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写的是月薪4000

吃瓜群众里的佼佼者


大家好,我是禾小禾,

招聘信息月薪和实际电话咨询底薪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后来上班以后,才意识到其中套路之深。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吸引应聘者

以“网站招聘信息”为例,普通企业的薪资水平设定基本上都是4000--6000元,尤其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特别容易被这样的薪资水平所吸引。如果觉得工作内容还不错,一般都会投简历,企业人事部门经过简单筛选后就会给应聘者打电话,而电话咨询里提及的底薪肯定要比实际低很多,基本上是2500左右。但经过对方反复劝说,一时半会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很可能会答应到企业面试。所以,招聘信息只是吸引应聘者的第一步。

人事部员工为了完成绩效考核

负责给应聘者打电话的员工属于人事部门,每个月他们所拨打,接听的应聘咨询电话都会纳入到其绩效考核范畴中。所以,将招聘信息中的月薪写成4000-6000元之间,来电咨询的应聘者必然更多。为了避免应聘者在之后的面试中因薪资问题和企业产生矛盾,人事部负责人会在电话中清楚说明薪资待遇情况。反正对他们而言,只要电话量达到要求,最后是否成功邀请到应聘者到企业面试,并不是太重要。

底薪之外还有提成

据我所知,企业销售人员的底薪都不高,有些城市才1500-1800左右。其实,对他们而言,底薪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提成。所以,实际招聘信息中写的提薪4000-6000元可能是底薪+提成,在电话咨询中明确告知应聘者底薪只有2000多,也是希望他们明白薪资水平也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的。如果自己能力强,绝对不只才2600元,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还可能有其他的福利待遇。

结语

招聘信息和实际底薪不符的现象十分常见,但不了解情况的大学毕业生,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入陷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工作底薪只有2000多,可只要自己有能力,升职加薪那也是早晚的事。

我是禾小禾,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专注分享职场故事,也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分享你的职场故事!


禾小禾说职场


挂羊头卖狗肉对于招聘方而言是再正常不过了,当然这类企业主要都是中小型私企。标称工资比实际收入高出两倍都不罕见。

我妹妹今年大学毕业,去年校招时候有家江苏某平面设计公司给出的待遇最具吸引力,月薪8000+奖金+绩效,宣称月入万元。而且公司的宣传海报上还有一栋很帅的大厦,门口一个醒目的石雕招牌。我妹虽然签了三家意向,但这对这家情有独钟。

毕业后兴高采烈去公司签协议,结果到了以后发现这家公司只占了这栋楼的半层而已,门口的石雕招牌是P上去的。这些忍了,好歹待遇兑现吧?结果人事说这个意向岗位入职薪资是5000,不需要试用,直接签合同。我妹心想刚入职,可能的确和宣称有出入,毕竟连招牌都敢P。结果入职第一个月,工资+奖金+全勤只拿到4000出头,问公司什么原因?公司说5000是企业支出部分,不是实收,这5500包括五险一金等一切公司为员工的开销。去掉这些就剩3600多,加上奖金所以4000多,工作两年以后可以达到实际月收入五千。

我妹感觉被骗了,愤然辞职。有经验之后,在投简历之前都认真了解情况,发现外招虚高也很严重,有的是赤裸裸的虚标,有的是以企业报表薪资上限为值,有的是把奖金、提成的预测以及月全勤都年全勤都算进去……

总之实际估算了以下,实际收入基本上只能达到外招标称的七成左右。

至于有区间的那种,比如题主说的4000-6000,就按照最低值看就行了,基本上最高值就是上限,公司内同类岗位能达到的不多,而最低值都达不到也存在。


城市发展报告


很正常,在沿海,苏南地区,很多底薪在1800到2500之间,其他的都是加班费,星期天,节假日工作费用全部算上去5000到8000左右,在国内大部分县里,工资3000到6000,里面有不同的工种,普工8小时2500到3000,12小时,3500到6000,你不要以为像电视剧里白领往那一座,穿着潇洒,举止文雅,随便100万年薪起步,国内大部分员工都还是高不高,低不低的普通工人,更不要相信什么gdp,这样你给马云比也不过少十几个零,中国也就沿海,或者苏南条件好一点,工资高一点,像国内国营企业收入明显高于私企,不过那里只认文凭,大学生就业其实很多出来的工资也就3500左右,在很多企业,文化是一方面,更多需要是熟练工,和大师傅,我们公司就有一个30年工龄的退休大师傅,文盲,月工资6500,脱产,有问题才找他,没问题坐在办公室喝茶,玩玩电脑,还挂着车间副主任的头衔,但是人家精通数控维修,精通电工,啥证都没有。只有熟练掌握别人掌握不了的技术,你才有资格谈工资,其他的都可以好说。要不好好上学,要不18岁到28岁,下苦工学好技术,30岁过后,你就知道拿比别人高的工资,还能混个小领导。是多么惬意了,不要看过程多么辛苦,要的是结果,我就是这么苦过来的,上学不好好上课,结果学徒时候比孙子好不到哪里,要尊重师傅,上学时候老师被你打败了,工作时再不下苦工,那么35岁以后,你只有茫然看人家苦多多的钱,自己却还是普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