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前三篇的内容我们简要讨论了“危机的本质”、“危机为何会发生”、“危机又意味着什么”三个问题,也就是说危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三个问题。


在对危机有了一个问题剖析以后,那接下来就要讨论我们如何面对危机的问题了。


危机是个不速之客,又与我们共演共生,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所以下面三个思维模型,可以供大家参考。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一、加速思维模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都有一种体会就是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小的时候感觉日子慢长,期盼快点长大,长大后又感觉时光飞逝,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

其实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匀速前进,而是加速前进,越是到了生命的末尾越会感到时间流失的快。

在我们有限的历史进程当中,也呈现这种加速的状态。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被人们称之为“传播学之父”的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把人类的历程做了一个形象的假设,被称为的“最后7分钟”。他说将人类生存在地球上100万年的历史,假设等于一天,也就是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年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加速效应就这么明显!

因此,我们在面对危机时,不能拿匀速思维考虑问题,而应该是一种加速思维方式。

强弩之末和箭在弦上都是在说箭,但紧张状态却完全不同,就是因为一个在减速,一个在加速。

今年的3月28号,四川凉山州木里县再次发生森林火灾,火场过火面积达270公顷,不连续火线大约长达50多公里,而这一次的森林大火的起因却是因为一个11岁的小孩烟熏洞内松鼠造成的。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所有的危机,最后之所以被称之为危机,大都像是一次森林火灾——开始的时候火种很小,一旦放在森林里,就会被迅速蔓延,呈加速态势。

加速思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忽视小的错误,后面有你无法承受之痛,切勿被现在的舒适蚕食!

二、底线思维模型

商业的舆论危机当中,在公关界的业内人士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不救那些没有商业底线的企业。这里说的底线,包括企业的价值观问题、商业伦理问题。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比如说天津的权健集团,即便是个百亿级的商业帝国,但在危机爆发后,公关界几乎没人给他伸出援手,因为他企业的价值观有悖于商业准则,更是触及了法律底线。

再比如,靠滥用版权、设陷侵权起家的“视觉中国”,当他一个“黑洞照片”问题暴露出来后,整个传播界都成了他的公敌,因为他的商业论理出了大问题。

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过程中,自十八大以来,也在反复强调要提高党员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力。不踩“红线”、不闯“雷区”,守之则安,越之则危的党内提醒,警钟长鸣。

底线思维是着眼最坏,力争最好的思维方式!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在2017年上演过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真实故事改编。故事中的爸爸暗暗发誓要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摔跤世界冠军,以弥补自己职业生涯的遗憾。他在训练自己女儿的时候,可谓用尽非常手段,田间的土培摔跤场、凌晨5点的闹钟、扔到河里让她们自救,等等这些残酷的训练方式,让人感到这位父亲有些自私的“残忍”。然而也正是这种“残忍”的手段,锻炼了两个女儿钢铁般的意志,最终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奖牌。在胜利面前,他们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们受尽磨难,做最坏的打算,朝最高的目标而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在商业领域,大家都熟知的华为公司,是一家底线思维非常强的企业。任正非作为企业的领航人,他经常抛出最底层的问题——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华为的冬天,华为只能活90天,第91天怎么办,等等。这样的问题,鞭策着团队不断前进,并将企业在市场磨砺中实现了自我革新和破茧重生。

底线思维是指导我们在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经营管理、社会治理当中的一项有效工具,当我们时刻树立“100-1=0”的底线思维模型后,面对再大的危机也会临危不惧,胸有定见。


三、共演思维模型

之前我们在讨论危机的本质问题时提到过“不确定性”,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正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不确定性事件是一种常态,然而我们许多人又会因为不确定性陷入焦虑,这种焦虑往往是对未知的恐惧。就像这次疫情期间,什么时候能控制、什么时候能解封、什么时候能复工,一个又一个未知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一面又是变化着的不确定信息。这时候我们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能做的只有是接受。

实际上只有我们接受了它,才能正确的面对它,这就是面对危机时的共演思维。危机不一定是敌人,也许是爱捣乱的同伴。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中国的道家思想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佛家思想里讲“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坠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在我们今天这个不确定性演化的时代,实际上在孕育更多机会。在一个企业当中,稳定的太久就不利于改革,一个过于饱和而时刻变化的时代,随时需要新鲜血液注入。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我们身边,总会潜伏着这样或那样不可预测的危机,面对危机无论你怕也好,不怕也罢,它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

所有的危机都不可能准确预测,换句话说,能够预测出来的危机就不叫危机。危机不能预测,但可以预防。外界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这种危机的麻木不仁和茫然无知。这使得我们在已经走下坡路的时候,可能还陶醉于以往的点点成就当中,当危机悄然而来,我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力。

共演思维模型是在提醒我们做好时刻与危机为伴的准备,危机时代也因这个世界无法完全预测而显得格外精彩美丽!

危机思考:人类100万年缩成1天,一切重要发展都在最后这7分钟

如果有这三项思维模型的加持,我想无论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还是在你的经营事业中,危机将不是置于你死地的杀手,或者可以成为让你重整船帆的舵手。至少,你的内心应该是平静的。

​好了,现在探讨了预防它和接纳它的思维模型,那么下一个问题也就来了——我们如何正确判断危机呢?

下一篇继续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