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能夠從一個小人物成功逆襲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

小帆帆666


劉邦為什麼能從一個小人物成功逆襲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呢?一句話,性格使然;三個字,高情商。

一、首先劉邦志向遠大,這從他第一次見到秦始皇時的情形就可以看出。

當時劉邦剛剛做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了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旗幟飄揚,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子啊!”

這就足可以看出劉邦心中的偶像是誰了,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成為了秦始皇忠實的粉絲,就有意識地向秦始皇看齊了。

二、另外,劉邦的性格還表現在其豁達大度,寬厚仁愛上。

一次,劉邦為泗水郡押送服役的人去驪山,徒役有很多人在半路上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許都得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碭山的時候,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其餘的徒役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天涯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漢願意留下來跟隨他一塊走。

三、再來看看劉邦和謀士張良的和睦相處。

劉邦是在投奔楚假王景駒的時候,遇到了也要投奔景駒的張良。張良是韓國沒落貴族,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一腔熱血全在反秦的心思上,曾經心急火燎地去刺殺秦始皇,不但沒成功還被秦始皇到處通緝,後來在沂水圯(yi)上老人黃石公的磨練下性格開始變得隱忍。

劉邦和張良一見面,一交談,發現兩人性情相同,心意相通,頓覺相見恨晚,張良也就放棄投奔景駒,直接投奔劉邦了。

劉邦和張良之所以相見恨晚,其實就因為他們遇事都能沉住氣,做事張弛有度能忍的共性,所以他們相處一直十分融洽,有了張良,為他以後成就霸業奠定了人才基礎。

四、因為虛心納諫,劉邦在處理和韓信的矛盾時也是遊刃有餘。

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而韓信在北路戰線上進軍順利,勢如破竹,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趙、燕等地,接著又佔據了齊國的故地,韓信想自立為王,就派人稟告劉邦求封說:“齊人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邊又與楚相鄰,如果不設王的話,就難以鎮撫齊地,希望能允許我為假齊王。”

劉邦一聽,氣得火冒三丈,當著使者的面,破口大罵:“我被圍困在這裡這麼長時間,本來希望他趕快來助我,想不到他竟然要自立為王。”當時,謀士陳平坐在劉邦的旁邊,在案下踩了劉邦一腳,劉邦反應快,連忙改口罵道:“大丈夫既定諸侯,要做就要做個真王,何必要做個假王呢。”本來一個人生氣罵人不足為奇,而劉邦罵人前後銜接自然,天衣無縫,根本沒有人看出破綻,這就是情商高的表現啊。

接著,劉邦馬上派張良拿著印綬封韓信為王,做個順水人情和權宜之計,籠絡住了韓信,贏得了楚漢天平上的關鍵籌碼。

韓信穩住以後,最後的垓下決戰,韓信英勇奮戰,才有了烏江大敗項羽的勝利一幕。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最初定都洛陽,後根據戍卒婁敬的建議,定都長安,你想想,連定都這樣的大事都能聽取一個小卒子的意見,可見劉邦真的是能虛心聽取諫言啊,長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從此開啟肇始,史稱西漢。

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幫助哈。





山青河003


劉邦不是一介武夫,年輕時也曾周遊列國,作為楚國人的青年劉邦,他至少遊歷了魏國、韓國、秦國等國家。

他表面上不事產業,遊手好閒,其實他胸懷大志,不屑於在山溝溝裡刨食。

他比較專注於戰國局勢的發展,趁機謀取一官半職,進而等待時機,他的《大風歌》就頗有鯤鵬展翅的意蘊。

劉邦能夠從一個小人物,成功逆襲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仔細推敲無非這麼幾個原因而已。

其一、青年劉邦胸懷大志,有志於成為戰國時期的“食客”

  • 劉邦在戰國末期,曾經有志於成為魏國信陵君的食客。

劉邦青年時期,比較傾慕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的為人,他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於是一路西行而至魏國故都大梁城,可惜信陵君已死。

他後來聽說原來的信陵君門客張耳,也正在召納門客,於是就到外黃縣投入到張耳門下,不想兩人居然結成知己。

可見劉邦的經歷是很豐富的,他本人就是底層謀士出身,具有底層謀士的一些基本功。

其二、魏國被滅後,劉邦失業在家,好打抱不平,頗得當地民心,進而被推薦為亭長

秦始皇統一天下,魏國繼韓國之後,也很快被滅亡了,魏國的高官張耳成為秦朝官府的通緝犯,他的門客皆散去。

所謂“樹倒猢猻散”,劉邦也不得已回到家鄉沛縣。

因為見多識廣,劉邦在家裡呆不住,經常在外面廣交朋友,又好打抱不平,因此很多當地豪傑都願意跟隨他。

蕭何等人覺得與其讓劉邦在外面自己折騰,還不如做個好人,把他推薦給沛縣縣令,做個亭長,官不大,事情挺多。就此劉邦開始在沛縣成為一個鼎鼎大名的“亭長”。

其三、專注於秦國局勢的發展,進而等待時機,趁秦末動亂,一舉成為“沛公”

作為小小的亭長,他有機會往來於秦楚之間,而且居然見到了秦始皇,當然他這個級別的“公務人員”,是不入流的芝麻官,秦始皇怎麼可能見他,其實就是在大路上看看秦始皇的威儀而已。

看看也就算了,他還喜歡評論,在家裡說大話說慣了,口無遮攔,居然破口而出:“大丈夫當如是”,身邊的差役趕緊把劉邦拉到後面,生怕出事兒,根據秦法,同伍是要連坐的。

此後,秦朝真的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更加荒淫無道,天下因此大亂,劉邦的沛縣也不是世外桃源,很多英雄豪傑望風響應起義。

可起義總得有個領頭人,他們平時爭名奪利,為一個官位爭得頭破血流,這會子好像都沒底氣出來領頭。

畢竟是起義,風險太大,搞不好會株連九族的,劉邦反正就自以為是真龍天子,認為天下非我其誰?也就自告奮勇的說,既然如此,那就由劉季來挑頭,出了事,咱劉季頂著。就這樣劉邦這個小人物一會子就成為一方諸侯。

說白了,劉邦表面上不事產業,遊手好閒,其實他胸懷大志,不屑於在山溝溝裡刨食。

他比較專注於戰國局勢的發展,趁機謀取一官半職,進而等待時機,他的《大風歌》就頗有鯤鵬展翅的意蘊。

劉邦能夠從一個小人物,成功逆襲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畢竟劉邦為此已經準備幾十年了,從周流列國,到經營沛縣的人脈和人氣,到48歲的時候成為沛公,其實也是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他的成功逆襲應該就是這些機緣促成的。


我是 請關注我,和我一起走近歷史與現實。歡迎大家熱心評論和分享!


龔柳輝


劉邦身處亂世,從一個小混混完成了驚天逆襲,成為了大漢帝國的開國之君,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但從其所做所為來看,他的成功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做大事的人都有一個大心臟,自從劉邦在咸陽街頭見識過始皇帝出行的威風派頭之後,便做起了他的帝王夢,並放言:“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時勢造英雄,秦末的混亂局勢使得劉邦有了混水摸魚的機會,最終他不僅僅是摸到了魚,而且還真龍附體,大模大樣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邦本人性情豪放,不拘小節,他曾去本縣縣令家裡做客,也像其他人一樣,裝模做樣的遞個帖子進去,詐稱“賀錢一萬”。其實他只是遞上了一張空頭支票,實際上他的兜裡連一個銅板都沒帶。

結果運氣好到爆棚的劉邦,不但坐在上賓的位置上白吃了一頓大餐,而且還意外的揀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媳婦。

劉邦極擅長隨機應變,當貧困潦倒的老儒生酈食其前去見他時,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不但毫無待客之禮,反而對酈食其破口大罵。

但在酈食其說出:“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之語時,劉邦馬上醒悟,立刻換了一副嘴臉,對酈食其恭敬有加。

劉邦長於納諫,當他率軍攻入咸陽,面對海量的珠寶美女,他那貪財好色的混混本性也暴露了出來,意欲美美的享受一番。

這遭到了樊噲和張良的極力反對,本來一心想要好好的享受一下榮華富貴的劉邦,卻能虛心的接受張良的勸諫,撒離咸陽,駐軍灞上。

劉邦的約法三章,使他獲得了關中百姓的好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劉邦竟然也明白。

劉邦敢於大膽起用人才,從破格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這件事中即可看出劉邦的知人善任。

還有圍繞在他周圍的屠狗販布之流的樊噲、周勃等人,自從跟著他打天下之後,竟脫胎換骨般的無師自通,一個個都成了神勇無敵大將軍。

這同劉邦根據他們的個人特點來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有很大的關係。

劉邦既得民心,又有韓信、張良和蕭何等人中龍鳳相助,再加上自己天才的領導能力,其成功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