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读书?职场人读书是否需要功利性?

鲁北老王


你好,我来尝试回答一下。或许跟您期望的答案不太一样那个,不过希望您耐心看完。

我发现你把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放在一起来问,其实重点应该是在第2个问题,对吧?根据我的经验,往往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也是感觉到了读书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没有十分明显的帮助,或者说特别功利性的书有可能读不下去,以及特别想读的书好像又对职业发展没有那么大的帮助。

因为第二个问题相对更加紧迫,我也先要回答你第2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下“功利性”这个概念,我们应该同意类似升职加薪、提升职业能力、改善职场关系以及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是“功利性”的范畴,同时也意味着是我们职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目标或者困境。

从这个角度来说,读书要不要功利性还不是重点,因为读书本身就不是排在第1位重要的。职业发展的助力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从战略角度着眼——也就是“职业生涯”的角度,这是因为职业发展是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点动作对应单点结果的事情(我本身也是生涯发展咨询师)。

战略角度的因素包括是否根据自己的爱干、能干、值得干匹配到了商业、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中的高速发展的公司平台,并处于其中的高价值岗位序列,这些是我们在进入一份职业之前的定位问题——定位定江山。

第二重要的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程度,老板的战略眼光和价值理念,然后是自己的直属领导的领导和教练能力——这些属于战略和策略的结合部,只不过我们不太能左右了,只能做好选择得到借力。

第三重要才是自己的努力程度、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这些我们随时能感受到、随时影响短期业绩表现以及职业感受的因素。这些是典型的策略性问题,而读书就属于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投入的部分。

而且,对于提升一个具体的岗位能力来说,尤其是职业早期的基层岗位,所做的学习动作,读书也排在跟领导学、跟老同事学、实践试错学、复盘总结学以及专项课程之后。这是因为读书只能获得“知识”,而从知识到职业能力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比不上前面这些。

然后随着职级的提升、专业化的提升,我们对认知提升的需求不是经验方面的传、帮、带可以满足的,读书对于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和深度的作用就越来越高,读专业方向的理论书籍可以帮到我们更加专业化;读经管社科类的书籍可以帮组我们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力。

所以,也顺带回答了就“职场人”这个角色来说,读书还是要功利一些的。只是“职场人”背后的人还有自我完善、青草陶冶、素养提升、兴趣爱好方面的需求,也需要通过读书来满足,包括虚构类的、纯文学的。

这些看似“非功利性”的读书范畴,只要积累足够深、用得足够好,假以时日也会加成到职业发展中间来。因为人的内在完善和积累,也会变成促进职业发展的“才干”部分——也是他人不可替代、体现我们独特性的部分。

况且职业和生活也不是那么百分之百的泾渭分明嘛,而即便是读书休闲放松,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也是有帮助的。只是这个比例,我建议是“荤素搭配”——八二开。

最后,再来回答我们为什么读书?

除了上面从职业角度来讲的实用性部分,从根本上可以回答:因为我们是“人”!

人有好奇心这个天性,爱智求真可以让我们少一些愚昧,跨越时空跟智者的沟通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的间接经验,最终是通过浩瀚书海的孜孜以求,在尽可能穷尽世界的广度和深度之后,也可以为了给自己找到最全面的镜子,来认识和定义我们自己。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这一辈子过得不那么乏味空瘪,读书就是必须的。

最后,再总结一下:

对于职业发展中的能力提升,读书是排在末位的,请先把前面该做的做到位,不然就会期望过高、劳而无功,反过来怀疑读书本身;对于职业长期部分的分析决策、才干养成、创新创造来说,读书是极高的营养补充;对于一辈子来说,我们生而为人,“不读书,毋宁死”。

和杰哥一起勇闯生涯


关于为什么读书,我曾写过一篇长文叫《读书有用》,文中举了契诃夫短篇小说《打赌》中的例子:


一个银行家和一个年轻律师打赌。如果律师可以呆在囚室里十五年,不能出门只能看书,期满就得到银行家两百万赌注金。律师天天看书,什么书都读。


十五年期限到来前一天律师却故意违约了,他走出囚室时给银行家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

书给了我智慧。不倦的人类思想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一切,如今浓缩成一团,藏在我的头颅里。我知道我比你们所有的人都聪明。


可见读书无价,它让我们身陷囹囫给心灵以安宁,无论面对多么枯燥乏味的生活都过得有趣。因为我们可以自由构建精神王国,自己就是君王,任何时候都有办法子自娱自乐。


至于职场读书人是否需要功利性?当然需要。


我所认为的功利性读书,一般指的是投资理财类,写作技巧类,演讲口才类,销售类,企业管理类等等。在某一个岗位上,通过读书来提升自身的技能无可厚非,不少公司甚至鼓励全员读书。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就定期给中高层管理人员买管理类书籍,而基层员工都根据岗位购买相关书籍。因为有针对性地功利性阅读,可以把自己的业务短板补上,只有对工作带来帮助了才有可能事半功倍,不管对升职加薪还是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强,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


当我们没有做到财务自由,还需在职场上打拼时,就不应该害怕别人嘲笑我们读功利性书籍而没有品位,而是努力去提升工作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就像美国建国之父约翰·亚当斯刚到法国被当地人耻笑不懂音乐和艺术时说的:

我必须学习政治与战争,我的儿子们应当学习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与农业,这样他们的孩子们才有权利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绣帷和陶艺。


阅读,是最便捷和最便宜的自我提升方式,而作为职场人士也需要多读功利性的书。不过话说回来,只要读的是好书就不应该区分是否功利,因为好书永远值得阅读。


读写号


您好,我是尘世白莲,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一、我们为什么读书

读书和不读书对一个人说话做事的方式和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一个读了大学,另外两个读到初中就去打工了。读了大学的,后来努力留在了城里,他有孩子后,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教育上的投资很大,孩子学习很好,但日子过得不是很轻松,一直在努力奋斗着。读到初中的两个人在镇上买了宽敞的房子,自己依然在外面打工,孩子的学习属于散养的状态,常年没有父母的陪伴,成绩一般。


这三个人对父母都还比较孝顺,在他们的妈妈生病后,三个人轮流照顾妈妈,读到初中的孩子在照顾妈妈时往往嗓门很大,有时和他们的妈妈说话时,直来直去,不会考虑老人的感觉;大学毕业的则慢声细语,一切顺着妈妈的意思,特别担心老人因为长期卧榻而产生心理负担,所以一轮到大学毕业的孩子照顾她时,她就眉目舒展,有时和邻居聊聊天也很开心,但是两个初中毕业的孩子照顾妈妈时,她则不怎么说话,时时注意儿子的表情,生怕惹得孩子说话的不耐烦。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A.自身有文化的人会更注重家庭的未来,孩子则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未来,而父母的眼光决定了孩子的未来。B.哪怕是在照顾家人方面,读书与没有读书也体现出了不同,就像论语中所说“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二、职场人读书是否需要功利性

就我个人来说,我在进入IT行业后,先后应工作需要,考了安全员、项目经理,起初,我是不愿意考的,因为我对它们毫无兴趣,而且,我也没有打算在这个行业打万年桩,但我还是坚持考了。


考完后,不但觉得对业务更熟悉了些,而且在工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因为这些证书是公司投标时会用到的,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加分项。


工作,无论从事哪一行,从事一天,就让自己更专业一些,这个永远不会错,而且技多不压身,所以,职场读书,不但是给现在的自己充电,也是给自己的未来铺路。职场人读书,带着目的,这样效果也许更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