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強制平倉前一天大量的賣盤,會導致踩踏引起油價暴跌嗎?

學生第一次solo


我作為期貨公司的專業人士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首先說明的是,現在原油期貨國內專門代指上海能源中心的原油品種。布倫特和美國原油,國內不能交易。銀行的原油寶類的,類似於紙黃金的紙原油,不帶槓桿,不在討論範圍。

其次,國內原油期貨有到期時間,也有最後交易日,也就是持有合約到期時間。

第三,一般臨近交割月,提前一個月,交易所為了防範風險,就提高保證金,讓客戶自主進行合約轉換。

第四,最後交易日前,交易所會進行強制平倉。但是一般這種情況,出現的很少,所以量不大,一般不會出現暴跌。

第五,我們知道價格的漲停,是由價格雙方決定的,但同一時間,賣盤增加的話,會快速下跌。

第六,因此您說的這種情況只出現在理論中,顯示很少出現。除非國際原油暴跌,國內開盤直接跌停。


期貨小褚


交易商在不能滿足保證金要求時,並且沒有及時追繳保證金前提下,持有的石油期貨的頭寸就會被經紀商強平。

在沒有爆發系統性風險時,因為保證金不足而被強平的倉位畢竟是個例,數量相對有限,因此不可能造成踩踏式的賣出而引發油價的暴跌。

這並不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3月9日,週一亞洲交易時段,因為沙特發起了對俄羅斯石油價格戰,沙特在增加石油產量的同時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石油,所以導致了國際兩大指標油美國WTI石油期貨和布倫特石油價格巨幅跳空低開和快速下探。

在這個過程裡,無法滿足保證金要求的倉位就會遭到經紀商的強平,於此同時,那些設置在關鍵位置的止損的籌碼觸發了止損,大量的拋售盤導致了國際石油價格近似雪崩加速下跌的慘狀。

但在其之前,新冠疫情蔓延使石油需求萎縮,國際油價已經步入下行通道,幾乎全部的交易平臺已提高了保證金要求的最低限。這樣一來,遭到強平的倉位的數量非常有限,無法造成被強平後的集中量的拋售。

恰恰相反,不是強平的拋售,而是油價破位下跌觸發多頭止損,大量的賣出盤湧入了市場,導致國際石油期貨快速下跌

一般的止損策略,因為市場技術面趨於一致的原因,止損都會設置在一些關鍵的位置,比如前期的低點,這是一個市場共認的止損位,所以在這個位置往往會堆積了大量的止損的籌碼,一旦突破了前期低點,觸發止損,就會造成石油價格加速下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價格以跳空的狀態直接越過了止損位,止損沒有在原來設置的止損位上被執行,而是以更低的價格執行了,才會導致跳空後的加速下跌。

石油期貨屬於保證金交易的方式,主要在滿足了保證金要求就不會被強平,除非交易者違規和觸碰了法律,都會找到強平。但是,這些強平的行為畢竟是個例,而不是普遍的,所以強平的數量上,都不足以導致油價的加速下跌。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行走吧木頭


你說的情況在期貨的歷史上少見,一般情況下,任何時刻,期貨都同時有著做多與做空2股力量的,決定期貨商品價格的永遠是市場氛圍,且資金量大到能影響走勢級別的機構,基本上都不會有“被強平”現象出現在他們身上的。

單就原油期貨來說,暴漲暴跌時常有,但不會是“臨近交割日,可能被強平”的主導原因所造成。

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大額臨近交割日被破強平”的現象,但這種情況是在監管不力,資本肆意炒作的年代出現的,最近10年以內,印象似乎沒有出現過“因為臨近交割日而出現任何品種暴跌”的現象了。

著名的投機大王傑西·利弗莫爾,就在1908年左右,因為執意看多棉花,後與一個叫托馬斯的“對壘”上了,終究不敵,一度慘敗而破產。

在那個年代,這就是資本大鱷之間的“逼倉”導致資金實力不濟的一方以慘敗而告終的例子,當今全世界監管力度加大的做法之下,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了。

當然了,每個期貨品種在臨近交割日的時候,尤其是交易結束前的2小時,上下的波動幅度會變得比以前大一點,這是多空雙方都希望最終的價格更趨向於對自己有利的必然結果,但這種博弈,不會是形成價格“一邊倒”的主導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