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底撈就復工漲價道歉,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停業前標準?

無敵了無敵了


一個企業的品牌價值遠大於漲點價的盈利價值,海底撈能及時的道歉,也算一次成功的公關危機。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旦失去了人心,也就失去了市場,這種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海底撈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源於它的服務,得到了人心,建立了品牌價值,以至規模迅速擴大,直至公司上市。

這次新冠疫情,對餐飲行業衝擊很大,海底撈肯定也蒙受了很大的損失,按道理講漲點價也無可厚非,畢竟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的。

但它漲價的時機非常敏感,剛好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國內剛復工復產之際,給人的感覺是,有點趁火打劫之嫌。

所以海底撈道歉的很對,這就是一個管理決策問題,大家也多些寬容。




老俞說易


挺好的,我覺得這就叫做“政治正確”吧,於公,海底撈在最困難的時候(疫情初期)就拿到了銀行的資金渡過難關,於私,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太能理解你那種“因為之前虧損了,後面就想通過漲價找補回來”的想法,非常時期要有非常的覺悟,我覺得海底撈這個回應做的很對,增加了曝光度、籠絡了消費者的心。


明面上說


海底撈恢復漲價前的菜價,恐怕是出自於好幾方面的考慮。

1、政治正確:

這應當是首要的,作為中國餐飲服務行業的標杆性企業,如果帶頭漲價,不思悔改,可能他沒看最近的一則新聞: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數據,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3%。本來今年經濟上半年因為疫情原因將十分困難,許多中小企業陷入難關,恐怕影響人民消費信心。海底撈如果帶頭漲價成功,將會有大批企業效訪,政府這個時候有穩定物價的需求。

各地都在發消費券,在鼓勵消費,你漲價就有點不合事宜,物價部門是不是有約談,你猜。

2、社會輿論的壓力:

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飯7元,之前人均180元,現在220元以上。隨後多個海底撈漲價話題上了新聞的熱搜,輿情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自從海底撈2018年9月香港上市以來,就有部分新聞和自媒體在炒做其創始人張勇夫婦的新加坡國籍問題,如果此次漲價事件的新聞公關未做好,類似賺中國人的錢卻跑海外享受的話題將又會升溫。

3、有形象炒做的可能

海底撈發佈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其2019年營收人民幣265.5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69.69億元增長56.5%。經營利潤從2018年的16.49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23.47億元,增長42.3%。上市公司比一般企業具有較強的抗風險性,海底撈本身經營優秀,現金儲備充足,如果繼續哭窮漲價就不應該,為了上市的短期業績得罪消費者的事,聰明人不會做。

假設演一出先漲價後恢復原價,創始人再道歉的公關事件,這對第2點的國籍事件是一個正面的回饋。

以服務聞名的海底撈,此次公關也做的十分到位,響應迅速。為他點個贊,希望這些在中國市場賺錢的公司,不管你老闆現在是什麼國籍,只你要曾經是中國人,在這個特殊時期,你還是應該和中國人民站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