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治?

新大风歌


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按照性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化学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包括汞、镉、铅、砷等重金属以及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硫化物和氟化物等;后者包括各种化学农药、农膜、除草剂、洗涤剂、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酚类等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

物理污染物

物理污染物主要包括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在某些矿床或元素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周围,由于矿物的自然分解与风化,往往形成自然扩散带,使附近土壤某些元素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限定值,造成污染。

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包括带有各种致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排出的废水、废物和厩肥等。畜禽粪便的肆意堆放以及污水灌溉,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如肠道细菌、炭疽杆菌、肠寄生虫、结合杆菌等均可引起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90锶和137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另外,依据的角度不同,分类也有所差异。根据环境中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单一污染、复合污染及混合污染等。依污染物来源,可分为农业物资(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型、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污染型及城市生活废物(污水、固废、烟/尾气、废旧电池等)污染型。按污染场地(所),可分为农田、矿区、工业区、老城区及填埋区等污染场区。按照污染物属性,又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1]。

来源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

矿山采冶

采矿业是农业污染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专家在湖南一个矿区进行了长期的健康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农民的血液中有一些重金属存在,不仅如此,由于采矿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会深入空气和水流,污染土地及农作物。

工业三废

废气污染空气后的颗粒物沉降到土壤表面,污染土壤。废水排放后灌溉农田,污染土壤。废渣的堆放,有毒物质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土壤。

污水灌溉

不合理的污水灌溉,使土壤结构功能遭受破坏。如“镉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污染这样的重金属,可能有些地方,本身化肥用得很少,也没有矿,但是如果上游的水污染了,下游的水稻也会引起污染。

固废堆放

土壤历来就作为废物(废渣、污水和垃圾等)的处理场所,工矿业废渣、城市垃圾的堆放或填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随之进入土壤。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凶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进入土壤,使之亦遭受污染。

化肥农药地膜

目前全球每年进入土壤的镉总量约为66万kg,其中经施用化肥进入的比例高达55%左右我国人多、地少、田薄.种植业效益比较低,许多农民弃用有机肥,大量改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飙升[2]。

防治措施

依法预防

制定和贯彻防止土壤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监测评价系统

在研究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与预控。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定期采样或定点安置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的测定,以观察污染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分析判断土壤污染程度,及时制定出预防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继续进行区域土壤背景值的研究,调查区域土壤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确定区域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允许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清洁生产

① 控制“三废”的排放在工业方面,应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生产中必须排放的“三废”应在工厂内进行回收处理,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对于目前还不能综合利用的“三废”,务必进行净化处理,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原则上不准排放。对于城市生活垃圾,一定要经过严格机械分选和高温堆腐后方可施用。

② 加强污灌管理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灌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执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通过筛选、沉淀、污泥消化等,除去废水中的全部悬浮沉淀固体的机械处理;将初级处理过的水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曝气滤池等方法降低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质,并进一步减少悬浮固体物质的二级处理,又称生化曝气处理;化学处理。通过这些过程处理后的水还可通过生物吸收(如水花生、水葫芦等)进一步净化水质。灌溉前进一步检测水质,加强监测,防止超标,以免污染土壤。

③ 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为防止化学氮肥和磷肥的污染,应因土因植物施肥,研究确定出适宜用量和最佳施用方法,以减少在土壤中的累积量,防止流入地下水体和江河、湖泊进一步污染环境。为防止化学农药污染,应尽快研究筛选高效、低毒、安全、无公害的农药,以取代剧毒有害化学农药。积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大力发展生物高效农药。同时,应研究残留农药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使农药残留降至国家标准以下。

④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污染是以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为媒介的二次污染为主。森林是个天然的“吸尘器”,对于污染大气的各种粉尘和飘尘都能被森林阻挡、过滤和吸附,从而净化空气,避免了由大气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保护土壤自净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关系到保护士壤质量的大问题,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湉琀宝妈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教过几年大一的《土壤肥料》课程,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理论上讲,但凡对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品质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的土壤中的物质都是土壤污染物,来源包括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过量施用化肥、抗生素、除草剂、杀虫剂等农残以及各种农业废弃物等等。

以下,围绕几种对土壤污染较严重的典型形式来探讨土壤污染及解决办法:

一、塑料制品

包括方便袋、小食品包装袋、农用地膜、农药瓶子等等,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降解非常慢,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透气性,继而阻碍根系的生长,根是秧苗的基础,根系生长不良秧苗的生长发育自然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以现在的工艺,可降解的塑料农资包装物还很少(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农膜也不可降解),解决方法首先是在施用有机肥之前,要把里面的废旧塑料袋、瓶等这些污染物清理出来;其次是将农用地膜集中回收;其三,在旋耕前后用铁爬子等工具将里面的细碎的塑料块等清理出田。

二、化肥污染

化肥是一把双刃剑,适量施用会有效促进增产,但是过量施用则导致未能被吸收利用的化肥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为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障碍,根据中国农科院黄绍文教授的研究,中国设施蔬菜生产土壤,磷的平均超标量达到推荐用量的4.2倍,肥料总超标量约为推荐量的2倍。

解决办法: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自己的土壤肥力状况,缺少科学的施肥指导。因此,要减少化肥的不良影响,首先要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做到对自己的土壤知根知底,然后进行配方施肥,同时一定要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因为有机肥可以有效缓解过量施肥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有机肥施用不当

有机肥分为两类,一是家庭散养牲畜的圈肥,二是以养殖场产生的排泄物为原料加工的商品有机肥。家庭养殖的圈肥只要充分腐熟就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商品有机肥由于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添加、为防病使用抗生素、为给粪便消毒而使用火碱或奶牛场为增加产奶量而给奶牛喂盐等原因,会造成商品有机肥抗生素、重金属、含盐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解决办法:家庭养殖产生的圈肥在使用前充分发酵腐熟,而商品有机肥,建议每亩地每年施用量不超过2000斤,对一些有机栽培、绿色栽培等优质栽培,尽量不用商品有机肥。

四、灌溉用水污染

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造纸厂、金属冶炼厂等污水排放较多,但污水处理又不达标的企业旁边的田地,这些污水中往往镉、铬、铅等重金属超标,排放到田地里,会进一步造成类似“镉大米”等产品污染。

处理方法:灌溉河流等出现排污,及时向环保部门举报制止,其次就是打井使用较为清洁的地下水进行灌溉。

五、农残污染

杀虫剂、杀菌剂以及除草剂现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角色,为保丰产丰收减轻劳动力负担功不可没,但是,不当的施用尤其是过量施用,则会对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不过,只要严格按照施用量、使用间隔期、安全采收期等标准来使用,就是安全的,“毒韭菜”、“毒生姜”、“毒豇豆”等等造成的缘故无不是因为加大用量,不按照规范使用造成的。

应对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来进行施药,不私自加大用过量、不过于频繁使用、不盲目混配、采收期严格参照安全采摘期。

总结

防治土壤污染关键在于源头治理,减少土壤添入。对次生盐渍化、重金属等污染过于严重的地块,可以采取无土栽培代替传统土栽、或者栽培苏丹草等进行生物降解,对污染严重较轻的可以采取嫁接换根、或者增施有机肥的方式予以缓解,从而降低对生产的不良影响。


为卿画眉说三农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发生的污染物经过各种路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包容和净化才能,从而使土壤的性质、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堆集进程逐步占有优势,破坏了土壤的天然生态平衡,并致使土壤的天然功用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表象。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有哪些?

1、有机污染源头

土壤有机污染物首要是化学农药。当前很多运用的化学农药约有50多种,其间首要包富含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酶类、苯氧羧酸类、苯酚、胺类。此外,石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甲烷、有害微生物等,也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当前,我国农药生产量居国际第二位,但商品结构不合理,质量较低,商品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高毒种类占70%,致使很多农药残留,带来严峻的土壤污染。

2、重金属污染源头

运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一个重要路径。重金属进入土壤的另一条路径是随大气沉降落入土壤。重金属首要有汞、铜、锌、铬、镍、钴等。因为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分化,并且可为微生物富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其天然净化进程和人工管理都是十分艰难的。此外,重金属能够被生物富集,因而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损害。

3、放射性元素污染源头

放射性元素首要来历于大气层核实验的沉降物,以及原子能和平利用进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气、废水和废渣。富含放射性元素的物质不可避免地随天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积而污染土壤。土壤一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就难以自行消除,只能天然衰变为安稳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可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4、病原微生物污染源头

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首要包含病原菌和病毒等。来历于人畜的粪便及用于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的日子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人类若直接触摸富含病原微生物的土壤,也许会对健康带来影响;若食用被土壤污染的蔬菜、生果等则直接遭到污染。

防治根本是什么?

1.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时,必须符合《不同灌溉水质标准》,否则,必须进行处理后,符合标准要求后方可用于灌溉农田。

2.合理使用农药,积极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科学地使用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

3.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又能减轻化学农药对的污染,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益鸟、益虫和某些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利用生物方法防止农林病虫害具有经济、安全、有效和不污染的特点。

4.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在开发和利用土壤的时候,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农民和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当前土壤形势,土壤问题是关系到国泰民安的大事。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内容供您参考,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帮到您,我是头条号“草根小盛”天天分享三农生活,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您帮忙点个关注或者点个赞吧,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或朋友家人需要,请把这篇文章收藏或转发给他们吧!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