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孵化平臺 培育科創新軍……聊城打好創新驅動“翻身仗”

一座城市,無論經濟如何發展,若沒有科技創新的引領,也成不了一流城市。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推進會議召開後,聊城市將培育創新動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迅速“動”起來,打通創新堵點、破解創新難點、搭建孵化平臺、招引高端人才、壯大科創隊伍,吸引各種創新要素向聊城匯聚,努力培育出新一輪的創新驅動力,推動全市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整體提升,實現產業體系的戰略性轉型。

搭建平臺寫“劇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技術進步、產品更新,離不開具有科技孵化功能的創新平臺支撐。

當前,聊城與省內其他兄弟城市相比,還存在著公共創新平臺建設檔次不高、創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強等發展“痛點”。然而,堅持創新驅動,“痛點”正是創新點和未來的增長點。

如何搭建高端平臺,寫好科技創新的“劇本”,激發創新創業動力,聊城已經有了新的發力點。以山東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示範樣板,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籌建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重點圍繞聊城市九大產業集群開展產業戰略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培育和產業提升,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各要素集聚,構建專業研究所—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創新發展平臺。

目前,聊城產研院已經進入正式籌建階段,市科技局、高新區分別抽調業務骨幹人員,深入梳理和分析聊城產業現狀,並與山東省產研院共同組成聯合籌建組,專職推進建設工作,力爭聊城產研院儘早掛牌運營。市科技局局長王越軍介紹,聊城產研院落地後,將積極承接和吸引集聚外部創新資源,全方位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科研成果在聊城市轉移轉化,最終將其打造成聊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策源地、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和產業人才發展高地。

創新平臺猶如一個大容器,容器越大,容納創新人才就越多。今年,聊城市準備瞄準突破產業發展“卡脖子”技術和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摒棄以往“撒芝麻鹽”式的創新扶持模式,集中佈局一批具有科技孵化功能的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按照“市級統籌、縣市協同”的原則,在全市形成“1+N”的創新創業體系。擇優給予每個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200萬元建設資金補助,縣級財政給予配套支持。同時,推動規模以上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全覆蓋,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省級技術研發機構全覆蓋,讓人才成長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讓各類人才在聊創新有條件、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

招才引智邀“名角”

人才的“層級”,決定了創新驅動的層級和動能。

最近,諾伯特智能裝備董事長閆明正非常忙碌,他正在四處奔波,為企業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招兵買馬”,力爭在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立體倉庫協同控制技術上實現新突破,真正推動產品由“製造”向“智造”的躍升。

企業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工作的重點。目前,聊城市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聊城市準備緊緊圍繞“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持續深化產學研對接,引導企業與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省科學院等高校院所開展交流合作,邀請科創“名角”來聊發展。組織好企業參加2020年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探索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引導企業與高層次專家開展高端合作,建設院士工作站和專家工作站。

開放迎賓客,四海納英才。針對聊城市各行業領軍企業對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聊城市將重點實施科技人才集聚行動,除繼續加大萬人計劃、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人才項目爭取力度外,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招才引智“朋友圈”,根據全市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開發聊城國際人才網站APP服務平臺,提升外國專家引進服務水平,開展海外引智引才聯絡站建設,赴歐美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人才聚集地舉辦1到2場小團組、分行業境外專題招聘會和推介會。發揮招才引智品牌效應,創新方式舉辦海外高層次人才交流會,積極開展“外國專家系列專題講座”。

精準施策育“新軍”

華潤昂德生物的“新型長效GLP-1降糖藥物的產業化開發”項目,成功列入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色奧博特公司的“5G用高性能壓延銅箔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省財政專項支持……每一個耀眼的科研項目背後,都留下了聊城市創新型企業參與的身影。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依託各類創新平臺,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而不斷壯大的科技企業群體,是聊城這座城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象徵。王越軍介紹,當前,聊城市正積極籌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遴選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高成長型科技企業。同時,堅持動態跟蹤、主動對接、靶向培育,篩選100家小微企業、100家科技型企業、100家“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微成長”“小升高”重點服務對象。

打造智慧城市,加快產智融合,這是一座城市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聊城市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有序引導創新型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全面提高裝備水平和企業信息化水平。目前,魯西化工、金號織業等高新企業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風生水起。紛美包裝利用信息化技術最新研發的“可變印刷”技術,更是引領了行業創新發展的潮流。

以“減法”換“加法”,讓高新企業“輕裝上陣”。針對疫情給高新企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聊城市科技、財稅部門將協作聯動,打出“減負”組合拳,推動財政補助和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落實,為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加快膨脹創造條件,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高新技術企業傾斜,形成培育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鄒輝 通訊員 和學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