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古城墙曾使用上海城墙的城砖来修筑城墙。


南汇古城墙曾使用上海城墙的城砖来修筑城墙。


南汇古城,曾经是极为少见的方城。该城筑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当时为防御倭寇入侵,明政府命信国公汤和在三团地区(今惠南镇)筑城,设南汇嘴中后千户守御所。当时距海仅3里,为“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驻地,城呈方形,宽长各1公里,城前设烽火墩11处,城墙高7.3米,底宽8米,设4城门。

南汇古城不仅在抗倭寇中发挥作用,而且一直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有学宫、书院;有东岳庙、关帝庙、福泉寺、天主堂;有育婴堂、养济院、老人堂;有名店、旅馆、戏院、图书馆,在历史上对南汇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南汇方城筑成后,历经变乱,时受毁损。从建城至清朝末’先后11 次修葺,或将城墙加高,或将护城河拓宽挖深。

后来,南汇古城经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仍基本完好。1959 年7 月,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古城墙开始被拆除,砖头被用于建造大炼钢铁的“小高炉”。 现仅存南汇县中学东首一段残垣,长约50余米,高7-8米,南北走向。近年来虽加以修葺,于外侧用花岗石砌筑护坡加以保护,可惜已经完全不是古城墙的原貌了。因为古城墙外侧以前都是用城砖砌成的,现在只收集到少量的古城砖放在那里作展示。

五年前,我在拆迁地区收到了几块城砖,上面刻有"上海县城砖"几个字,然而,据这些城砖的持有人介绍,这些城砖是1958年从南汇城墻上拆来的,那么为什么南汇城墙会使用上海城墙城砖呢?

据资料记载,上海城墙建于公元1553年,相比建南汇城墙晚了169年,当时南汇县还末设立,南汇地区还属于上海县治下,是否在建上海城墙时,南汇城墙巳破损,故在修上海城墙时多烧制了一些上海城墙砖头,用于修缮破损的南汇城墙?这些还需专家考证。

然而,据资料记载,清朝小刀会起义期间,上海城墙新北门处被洋人火炮轰开,小刀会起义失败后缺口被堵上。修补城墙、堵上缺口的时期恰巧是清朝咸丰五年,当时沪上一名商人捐款20万两白银修城墙,因此城墙砖上有“咸丰五年”、“上海城砖”的字样。上海城墙在公元1912年拆除时,被拆下来的上万块砖头里,大部分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上海古城墙砖,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虽然明清城墙砖的大小没有很大区别,但明朝的烧制工艺精良,因此砖块稍重一些,颜色有些发青,相比之下,清朝的城墙砖颜色则发黑,较为疏松。

“明清城墙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清朝城墙砖刻有‘咸丰五年’、‘上海城砖’字样,但明朝城墙砖没刻任何字。从数量上看来,这批被拆下的城墙砖中,清朝的城墙砖数量较少,大约每100块城墙砖中,仅有五六块清朝城墙砖。有专家称,从古董买卖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城墙砖由于上面没有刻字,因此卖不了几个钱。刻有“咸丰五年”字样的清代城墙砖,品相较为完好的可以卖到1000元一块。由于城墙砖质地优良,不少买家除了收藏外,还会将其制成砚台,磨墨效果绝佳。

目前惠南镇的红光.明光.勤丰等农村正在拆迁,这些老房子底下有不少南汇城砖,将被作为建筑垃圾处理或填埋。我建议政府来一次南汇城砖有偿征集活动,来一场“颗粒归仓”行动,把征集来的城砖用到南汇古城墙遗迹修缮中保存起来。据我所知,在不少农村民居中还有城砖,是否作一下登记造册,以备日后在拆迁时收集。

南汇古城墙曾使用上海城墙的城砖来修筑城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