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情书》于1995年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渡边博子本想通过给一个已经变成公路的地址写信来寄托自己对已故未婚夫的哀思。但不久之后博子却意外收到了藤井树的回信。故事由此真正展开,在两个人的通信中渐渐发现已故未婚夫藤井树与通信的女藤井树学生时代沉静、纯真的暗恋故事。

这部影片是岩井俊二以自己的小说,《情书》改编而拍摄的,是岩井俊二导演的第一部爱情电影,由中山美穗、柏原崇、酒井美纪等主演。影片上映后,反响极大,《情书》更是被称作为日本经典纯爱电影的代表作。影片获第19届日本影艺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音乐,第38届多伦多影展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豆瓣8.9的高评分。

今天,我将从“电影主题、叙事手法、视听语言”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将结合影片主题,谈谈自己看完影片之后的感悟。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01、电影主题:简单的关于爱的故事中,导演还表达了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我们在思念亲人时还应该学会与死亡和解。

(1)、电影的主线是渡边博子,她对未婚夫藤井树的离世久久不能释怀。但她对未婚夫藤井树的爱与思念无法表达,一次突发奇想,便通过给一个已经明明知道不存在的地址写信来宣泄情感、寄托哀思。

在博子的故事里,她在意外收到来自藤井树的回信时,希望这些信真的来自天国的藤井树。影片中并没有大力刻画博子对藤井树的思念和不舍,而是将博子的现状娓娓道来,她的生活,在藤井去世的三年里从没有停止对藤井的想念。甚至她的生活还是围绕着藤井树,连喝咖啡依然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上。

直到意外的和藤井树国中同班同学,和未婚夫同名同姓的藤井树(女)通信才渐渐释怀,直到面对未婚夫曾登过的那座山大声呼喊,才真正放下。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2)而另一条线,则是藤井树(女)回忆中的后知后觉的暗恋故事。影片中,藤井树(女)对藤井树的回忆并不是从博子的请求开始。而是树在她不愿意去的医院中,在梦境中回忆起十年前死去的父亲和与自己同名同姓的藤井树。

影片中树对父亲的去世一直表现的很平静,就连回忆里参加完父亲的葬礼的路上,发现死去的蜻蜓也只是眼里擎着泪水。但树对父亲的去世、她不曾放下,乃至自己生病也只因为内心对医院的恐惧,不去医院接受治疗。

或许父亲的去世和滕井君的突然离开,在她内心里是联系着的,所以会将父亲和藤井君的记忆一直压抑着,直到去了医院,面对了恐惧本身才想起了那段被她深藏的记忆。

而在与博子的通信中,藤井树回忆了他们年少时的故事,也让她渐渐开始重新审视那段情感,直到她看到借书卡后藤井树画的自己,她害羞还强装平静,但最后她的笑容,难道不是对那段不愿回忆却记忆深刻的过去的释然?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3)藤井树(女)妈妈对丈夫的死其实也是耿耿于怀的。在树发烧晕倒后,妈妈质疑爷爷的救护方案,责备十年前是因为爷爷没有等救护车来,执意背丈夫去医院,才使丈夫错过最佳救护时间。包括妈妈一直想要搬家,也是不想再记起那段失去丈夫的记忆。

直到爷爷这次执意背着树到了医院,两个人同时被抢救。妈妈才一下子放下了,平日里表面云淡风轻的妈妈,这次终于可以面对死亡了,她决定不搬家了,她可以真正面对丈夫去世的事实了。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4)爷爷在树晕倒后,又一次执意要背树去医院,这是一位76岁老人的自我救赎

,十年前他背着儿子去医院,即便他清清楚楚记得用了38分钟,但还是没能救活儿子。十年后他冒着鹅毛大雪,哪怕用跑的也要把孙女背到医院,哪怕摔倒,那个平时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那刻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继续背着孙女往医院走。这一幕太让人不禁流泪了。

爷爷最终得到了自我救赎,虽然到了医院自己也被送去抢救,但是爷爷释怀了。

一部电影将爱和生命两个主题不费吹灰之力,没有大开大合,缓缓的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02、叙事手法:运用交叉蒙太奇和文字影像化的方法,用信把博子和藤井树的爱情和藤井树学生时代的暗恋故事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感叹方法巧妙之余更能感受到博子对藤井树的“痴”,以及学生时代藤井树(男)对藤井树(女)的“痴”。

如果让我们讲暗恋的故事,我们会用什么法式讲述?但我们绝不会想到,让两个素未谋面的人通过“信”的方式来讲诉。

影片用藤井树(女)给博子的信,来讲年少的藤井对树的暗恋,将文字影像化,将我们快速代入学生时代的藤井树(男)和藤井树(女)的故事里。这样我们马上好奇两个陌生人还会因为藤井树(男)发生什么故事,进一步吸引观影者。

交叉蒙太奇技法的运用,很妙的把神户和小樽两个空间相联系,又将现实和回忆两个时空巧妙结合在一起。都能很好的让观影者的我们在理清线索的同时,被情节代入影片,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03、视听语言: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影片中从镜头、色调到配乐都让我们感觉像读一首温婉的抒情诗,让我们感觉在听友人缓缓讲述自己的一段纯美的故事。

(1)特写、长镜头和近景的运用,把纯美展现到极致。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中山美穗(博子)的侧脸大特写。博子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只是躺在雪地上看着天,表情平静却美得窒息。

随后一个长镜头,将白雪皑皑和一袭黑衣的博子展现在我们眼前。将博子的哀思渲染的淋漓尽致。黑白的对比下,镜头里的画面更像中国的水墨画一般凄美。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而在回忆里,藤井树依着窗户看书是近景镜头,翩翩少年,微微靠墙,徐徐微风吹起纯白的窗帘,阳光洒在少年的脸庞,这样的镜头很成功的把藤井树的美少年形象刻画出来,而这个少年是藤井树(女)眼中的形象,或许年少的树在那刻也被这美少年所吸引。

还有回忆里,藤井树腿受伤最后一次参加比赛时,树(女)拿着照相机一直关注着藤井的一举一动,但同伴问她时,她假装没有看比赛,那里给酒井美纪(树)的是正面大特写。这个镜头把树(女)少女的娇羞和依然担心那个人的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这样的少女特有的美让人看了不由嘴角上扬。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影片中这样纯美的镜头还有很多,比如擦肩而过的博子轻声叫藤井树(女)后,藤井树回头的镜头,博子在山下朝着山在朝阳下唯美的镜头,我就不在这一一列举了。但这些镜头都是为了更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这些镜头也是这部电影不得不说的魅力所在。

(2)色调:暖暖的是学生时代的暗恋回忆,冷冷的是现实中对爱人的执念

影片信中回忆的画面大都采用暖色调,即使是藤井树(女)说的不太好的记忆也是,放学后等待换回试卷的画面,虽然是晚上,虽然只有手摇发电的自行车灯光,但暖暖的光照着两个人,这样的画面让人看了不由得感叹青春的美好。

青春里讨厌的男孩对喜欢的女孩的恶作剧,也是暖暖的色调,这就是那个年纪少年表达喜欢的方式,看似愚蠢实质单纯美好。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而现实里的博子的画面,总是简单的场景,偏冷的配色,就像博子的心境一样。哀伤但不到悲伤,总是那么平平的、冷冷的。她放不下那个因为爬山而遇难的未婚夫,她的生活里全是他,冷色调是她的心情,她的心情只有黑和灰。

在暖暖与冷冷之间,观影者不会因为一人分饰两角的中山美穗而理不清影片线索,正是这暖暖冷冷之间把时空转换变得自然,暖暖冷冷的色调就是影片不可缺少的魅力之一。

(3)配乐:是人物的内心情感

影片《情书》中的配乐主要是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弦乐组为主。整部影片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激昂和太过悲伤的音乐。所有的配乐都是淡淡的,和缓的。就像影片中的所有人物的情感,他们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面对死亡除了执念更多的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下只有钢琴和大提琴的配乐更为合适,也更能渲染人物的感情。

每换一个场景就会有一种为该场景服务的配乐,这样的配乐更好的将人物的个性和感情表达出来。

镜头、色调和配乐的运用都为观影者定下了影片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在特写的纯美镜头、冷暖色调和钢琴与大提琴的交相呼应下,带给了观影者视听上美的享受。

《情书》:岩井俊二是如何把简单的故事拍成了经典之作?

结语:无论是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还是视听语言都是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而这些也都是为表达影片服务。导演运用交叉蒙太奇、镜头和配乐等手法将一个简单的纯美故事娓娓道出,随着故事的发展又剥丝抽茧般一一将爱和生命两大主题展现给我们。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会在观影时产生共鸣乃至落泪。而这也就是岩井俊二导演将最简单的故事拍成经典的原因吧。

渡边博子和藤井树的爱情和生死分别;少年藤井树的暗恋故事,我们也许正在经历着或者即将经历。希望我们在美好的时光里继续单纯美好,在面对爱情时珍惜身边人,而在面对生命时,希望我们能永远敬畏生命,学会和死亡和解,学会自我释怀。在漫漫人生中,做个心中有爱,永远向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