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紅樓夢》是我國的文學瑰寶,裡面展現了我國諸多文化藝術瑰寶。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鑑賞一下我們的藝術瑰寶——“蘇繡”。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在《紅樓夢》53回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著大紅紗透繡花卉並草字詩詞的瓔珞.原來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因他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於書畫,不過偶然一兩件針線作耍,並非市賣之物。凡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從雅,並非一味濃豔匠工可比,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且字跡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皆與筆草無異,亦不比市繡字跡板強可恨。 他不仗此技獲利,所以天下雖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貴之家,無此物者甚多, 當今便稱為"

慧繡"。

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針跡,愚人獲利。偏這慧娘命夭, 十八歲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縱有一兩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們,因深惜"慧繡"之佳,便說這"繡"字不能盡其妙,這樣筆跡說一"繡"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議了,將"繡"字便隱去,換了一個"紋"字, 所以如今都稱為"慧紋"。

若有一件真"慧紋"之物,價則無限。賈府之榮,也只有兩三件, 上年將那兩件已進了上,目下只剩這一副瓔珞,一共十六扇,賈母愛如珍寶,不入在請客各色陳設之內, 只留在自己這邊,高興擺酒時賞玩。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好多讀者,包括好多學者,甚至一些所謂的“專家”,看了這一段文字後,一頭霧水,著實納悶不解,看不懂也想不通。於是一些人,就輕易地下了結論。認為《紅樓夢》不是曹雪芹寫的,或者一代大師曹雪芹,也不懂常識,亂出錯。

真的很可笑!這些人,自己孤陋寡聞,自己才學淺疏,卻怪罪大師有問題。這樣的人,愈加顯得自己無知和幼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更不用胡亂批評曹雪芹。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引子洞簫曲.mp32:31

來自花間居士

【看不懂猜不透想不通的地方】

書中說,紫檀透雕的,又怎麼會是“瓔珞”,怎麼個雕法?“瓔珞”是紫檀雕的嗎?又怎麼“透”?又怎麼“嵌著大紅紗透繡花卉並草字詩詞”?既是“瓔珞”,為何會是“一副十六扇”?既然是“瓔珞”,為何又說“針線”、“屏上”繡的?

這些人越發看不懂,搞不明白!!

下面,我們就一一解答。什麼是“瓔珞”?

瓔珞的本意: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又稱纓絡、華鬘。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被愛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它形制比較大,在項飾中最顯華貴。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菩薩胸前的寶石墜鏈,就是“瓔珞”

瓔珞”的製作材料,《維摩詰經講經文》中有“整百寶之頭冠,動八珍之瓔珞”;《妙法蓮華經》記載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即珍珠)、玫瑰七寶 (七寶的解釋有多種版本) 合成眾華瓔珞”,可見瓔珞應由世間眾寶所成,有“無量光明”。

另外,瓔珞還有美玉的意思

其實,瓔珞,後來被引申,和運用到其他地方。比如花瓶,比如屏風,比如香爐等。都是取其“式樣”或“紋樣”作為一種富貴和吉祥的象徵。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瓔珞”紋樣的香爐,清朝貨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清乾隆掐絲琺琅瓔珞梅瓶

比如《紅樓夢》裡一開頭寫寶玉出場時,就都戴著只“金螭瓔珞圈”,瓔珞上自然是掛著他的寄名鎖和“通靈寶玉”,寶釵也有一個金瓔珞圈,所綴金鎖上是“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吉讖。其實,這時的瓔珞已經不是最初的“瓔珞”本意(珠玉串成的飾品)。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那麼慧繡的紫檀雕的透紗的“瓔珞”是什麼?

告訴大家:是純正蘇州雙面繡紫檀雕,精美的瓔珞16扇屏風

紫檀鏤刻雕成的瓔珞式樣的屏風外框架,裡面嵌大紅紗,是特別透的那種,繡的是“花卉”,“並有草字題寫的詩詞”,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每一枝花側皆用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不一,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

抓住小說中這段的關鍵詞:

1、“陳設”,“一副十六扇”,“紫檀透雕”,“屏上所繡”;說明是屏風。

2、姑蘇女子,名喚慧娘,說明是蘇州的物品。

3、“繡一兩件針線”,“黑絨繡出”,“勾踢,轉折,輕重,連斷”,“不比市繡”,“近日仿其針跡”。很明顯的說明,此物是“蘇繡”珍品。

4、“大紅紗透繡”,說明極有可能是蘇繡裡的一張“雙面繡”。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蘇繡為蘇州刺繡的簡稱,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以其表現手法細膩逼真而聞名。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佈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臺等很多地區。蘇繡產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繡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蘇州刺繡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繡製作的記載。蘇繡的歷史悠久,建於五代北宋時期的蘇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過蘇繡經袱,在針法上已能運用平搶鋪針和施針,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蘇繡實物。

據《清秘藏》敘述,“

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繡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明代(1368~1644年)時,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局面。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蘇繡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蘇繡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繡市”的譽稱。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幾乎全出於藝人之手。民間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繡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一種“畫繡”,屬於高檔欣賞品,稱之為“閨閣繡”。史載吳縣的錢慧、曹墨琴,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薛文華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時。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繡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繡壇,她溶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於刺繡之中,新創了“仿真繡”。民國時期整體來講,由於常年戰亂,蘇繡業曾一度衰落。

現在中國蘇繡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繡品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繡品種類齊全:按品種分,有雙面繡、單面繡;按體積造型分,有臺屏、牆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等。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蘇繡之“雙面繡”

蘇繡雙面繡也叫蘇繡兩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蘇繡繡品。這種繡品主要出自蘇州。

雙面繡,刺繡傳統針法之一。變體繡的一種。亦名“兩面光”。雙面繡始於我國北宋時期,到清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解放後經蘇州刺繡藝人的鑽研改進,得到很在發展。現蘇州的雙面繡產品,多作為國家的禮展品,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讚揚。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雙面繡是蘇州最鮮活的象徵,細密的針腳、完美的構圖,溫婉動人的蘇州呈現的是粉牆黛瓦之外的絢麗五色。更重要的是,精緻靈巧的蘇州人巧穿時空用活脫脫的雙面繡展現出蘇州的前世今生,一面是傳統,一面是現代,或者,一面是經濟,一面是文化。而如同雙面繡的風景幽隱,小巷園林和崑曲評彈的風雅之地,現代蘇州凝聚著做大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的厚重期待。

雙面繡按它的框架分類分為:外方內圓結構的、臺屏結構的、圓型結構的和蛋型結構的。

按它的的尺寸分為:直徑為30圓的、直徑為20圓的、尺寸相乘的和方形的。 

按它的框架成分分為:紫檀木框架的、雞翅木、花梨木框架的和白木的框架。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紅樓夢》裡的“慧紋”就是蘇繡的“雙面繡”的。

“雙面繡”最為絕妙的,尤其是人物。正面看,一個美女向你招手,反面看,這個美人換了個方向,向你招手。很是逼真,如同夢境一般。還有一種“雙面異色繡”,正面是女子在莞爾一笑,反面卻是女子側臉獨自憂傷。很是精美絕倫。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蘇繡的一種“仿真繡”

南通仿真繡也稱“沈繡”,是蘇繡的一個分支,這得名於它的創始人——清末民初的刺繡藝術家沈壽。南通仿真繡繼承了傳統蘇繡的風格,體現了蘇繡藝術的平、齊、光、亮等工整細膩的特點,

2008年南通仿真繡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仿真繡的傳神、寫實、逼真是其他刺繡不能比擬的。絲線的自然光澤、明暗關係的處理,繡面神態變化無常,是繪畫所不能及的。油畫能調出的顏色絲線都能表現。一種顏色以濃淡色差之分有十幾種或二十種之多。在用針方面沈壽也改變了以往刺繡中平鋪直套的針法,而是按自然物的形狀旋轉鋪繡。這些藝術特色使仿真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在南通、蘇州一帶得到傳承與發展。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從《紅樓夢》慧繡說起,為你展現精美絕倫的中國“蘇繡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