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01

有种职场老司机的心态叫"沉没成本"

小张是我以前一同事,三年前,我因为个人原因选择辞职,离开了我工作 5 年的岗位。

而小张,还在继续着职场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算算到现在,职场工作也快有 7年了,上次约她吃饭,听她说起辞职的事。

小张已经 27了,也能称得上是一位"职场老司机"了。

但是,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职场进阶成白领高层,而是一直选择原地踏步式的不温不火。

其实,每次听到她说想辞职却迟迟不敢的时候,我想,她自己也是明白的,职场发展不如意,她不喜欢也不适合这份工作。

但是,为什么一直不敢辞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觉得她已经为这份工作付出了这么多年,就这么辞职了,感觉特不得劲,心有不甘却又无力回天的样子,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更好,所以还是选择老样子将就。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02

盯着过去的投入止步不前,是多数职场人的通病?

小张的心态不是个例,在经济学上很生动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往已经发生的、无法收回的历史成本。

根据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有这样一种说法,"沉没成本"和当前要做的决策是没有关系的。

当前决策要考虑的范畴是:某件事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和未来所获得的收益,而不是去考虑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

比如,小张面对要不要辞职这个决策。

想一下,小张已经在职场 7年,却无所建树,其实,已经够说明这份工作是不适合她的。

现在,我们按着"沉没成本"的定义来理解一下,

小张过去的 7年时间,就是过往已经发生又无法收回的事实,这是她的历史成本。

所以,在要不要辞职这件事情上,小张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辞职,我需要付出的成本是:我要重新花 1-3月的时间去适应新的职场工作和学习新的职场技能,压力会比较大;

收益是:我的工资会上涨,我能认识新的朋友,进到新的圈层,认识更多优秀的朋友,我的职场生涯可能会临来新的发展机会。

这么一分析,这个要不要辞职的决策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为什么小张却纠结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是因为在"沉没成本"面前,人们会更加倾向在已经投入的事情上面继续投入,这些投入就包括时间,精力、还有金钱。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03

为什么职场人,更倾向于关注已经投入的事情?

有句话,可以概括职场人的综合症:昨天没做好的成为今天的问题,明天想要的成为今天的焦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有一个理论,说的是:人们在内心感受上,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这点不同,就表现在,职场人因为明天想要的没有得到,于是,就会把眼光放在昨天没做好,但是已经投入的事情上。

心理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损失厌恶"。

过去的 25年间,越来越多的心理试验研究表示,造成"损失厌恶"背后的牵动机制主要有两种:

A:厌恶损失的心理

B:自我辩解的防御机制

1,任何职场人,都厌恶损失

对于损失的痛苦要大于得到获得的快乐,我们天生对于损失更加敏感,所以就会为了避免损失,逃避痛苦。

这点常常用在企业员工激励制度里,比起奖励员工,老板常常喜欢惩罚,并用惩罚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正是在利用员工对损失的厌恶心理。

再比如,我们有时候,去外面餐馆吃饭,点完菜发现这菜很难吃,但是因为已经花了钱,就会觉得不吃是浪费钱了,然后就会为了避免损失,强迫自己多吃一些;

但实际上,不管我们吃不吃,都已经花了钱,结果,最后就等于是:既花了钱又遭了罪。


2,止步不前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

常常听到员工犯了错之后,不肯承认的例子。

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信念是不一致的时,这个人就会找各种理由去为他的行为做辩解。

我曾经有次,帮客户设计文本封面,我按着之前的经验思路找了一个模版,很快就给对方做出了一套底图,本来以为会很顺,但是,没想到对方直接说我的设计太老套,没点新意,当时,我下意识的就开始在为自己做辩解。

我说是你的文本也就这样,不能太花哨,然后没想到,对方说我水平太次……

总之说到最后,和客户闹的挺不愉快的。

我也是在经过那次教训之后,开始在职场开窍,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纠结过去已经发生又没法挽回的问题上。

这样真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又损伤了职场的人脉关系,一不小心,还被诟病,留下污点,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04

"职场老司机"如何警惕沉没成本,应对职场发展危机?

既然职场上的"沉没成本"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它?

1,理性思考,反向利用"沉没成本"

我有个朋友 A,他是做家装设计,已经有快 5 年了,刚开始那会,他不但要负责设计图纸,跟进客户,还有选材,装修,总之,很多的事情,都要包干。

虽然,忙到不行,但也磨练了不少,工资也是水涨船高,好的时候,能有 1 万多。

但是,这两年来,整个家装市场都不好做,他的业绩提成工资也跟着缩水了,5.6千的样子,还要还房贷,车贷,他直呼都快要活不下去了,然后,他开始纠结了,

要不要转行工装?或者单干?

但是,一方面,他舍不得原来 5年多的行业经验,另一方面,又不确定新行业的收益和风险,总之,一年多了,还在纠结,可还是老样子。

那反过来想一下,如果 A早做决策,是不是这一年多的时间,拿来学习和积累,也能进步很多。

所以说,当我们在做比较重要的决策之前,一定要理性思考,而不是感性的纠结,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那怎么办?

肯定不能再这样内耗。

在数学公式上,有个"负负得正"的说法。

这放在职场上,同样适用。

当你在面对要不要辞职,转行,下重大决策的时候,就可以巧用"沉没成本",反向利用,把你从感性往理性的方向拉一把,以此让自己的行为更有目的性,导向性!

如何理性思考,反向利用"沉没成本"?

有 4个分析步骤:

还是说朋友 A要不要转行这件事。

第一步,先分析之所以这样做决策的真实原因

A转行的真实原因是,家装行业的市场环境不好,没有"钱途"。

第二步:设定做决策之后,要达到的目的

想得到有新的发展机会,多赚钱,比如,月入过万。

第三步:设想决策会出现的后果

1,不转行,年年老样子,工资越来越低,年龄越来越大,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很快就被新人赶超,可能有被裁员的风险。

2,转行,从零开始,要重新开始学习工装行业新的知识和技能,重新认识和维护新的职场人脉关系,压力会很大,但是动力也会大,有发展前景。

第四步:以完成目的,对比分析损失做最终决策

通过设想两种不同后果,比起被裁员,没有"钱途",显然,朋友 A 转行是更有前景的。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2,正确识别职场上的"沉没成本"

4步分析完之后,我想道理大家都很明白,但是如何理性思考,还是不容易,多数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很感性的。

感性的思考方式,总是让人忍不住的沉浸在过去的付出和想法里,而不自知。

比如我朋友 A,他之所以纠结的原因是,他舍不得这 5 年的行业经验,觉得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如果重新开始,多可惜,而且风险也大,万一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怎么办?

但是,想一下,这过往 5年的经验都是"沉没成本"吗?如何正确的识别它?

有一个简单的 1+0方法论,可以教你识别职场上的"沉没成本"。

就是说,把看的见的行业和职场经验比作 1,而看不见的"隐形"价值比作 0。

就像他有 5年的行业、职场经验,这是能看见的 1,但是他还有其他的价值,只是没有看到而已,所以把它比作成"隐形"价值 0;

比如他多年和客户沟通的经验、和材料商谈判的技巧、他在工作时的思考方法、行为处事的态度,高效设计图纸、别具一格的装修方案;

这样,他就有 6个"隐性"价值 0,即朋友 A 的真正价值其实有 1000000。

哪怕,他真的转行,这 5年的行业和职场经验价值降为0,但是因为他后面有 6个"隐性"价值 0,这在其他行业里依然是有价值的;

所以,只要在新的行业里重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重新积累经验,从 0到 1 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了 1,后面 6个"隐性"价值 0,很快也能让他增值加薪。

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说过:“你学过的每样东西,都会在你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派上用场。”

每一个在职场上生存的人,都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精进,去稳固自己的个人价值。

这样想想,其实所谓的"沉没成本"就像一只"纸老虎",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其实它也没有那么可怕,冲过去,一脚定乾坤,职场危机也能迸出新机。

但是,如果职场人没有注意积累自己的 0,只关注到过去仅有的 1,那等到想辞职的时候,发现连 1都没有了,赤手空拳的,自然就很容易会被这只"纸老虎"吓得转身就逃,裹足不前。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3,培养长向思维,提升技能

止步不前的职场人,大多有这样一个特性,那就是:喜欢自我辩解

主要就是因为行为和信念不符而引发的防御机制。

这就需要培养我们的长向思维,还有提高技能,减少行为和信念出错的概率。

先说长向思维,可以细分这 3点:

1,多反推:反向推理由信念引发各种行为,是不是符合未来想要的结果?

2,多行动:在行动中收集各种反馈信息,是不是对应信念而发展下去的行为?

3,多总结:在收集到的反馈信息里,反向利用"沉没成本"做 4 步分析,拉回理性的行为方式上,做出及时止损的正确决策。

信念是种子,行为是花朵,决策是果实。

要想决策正确,拿到丰硕的果实,那就要先树立正向积极的信念,种一粒好的种子。

如何给自己树立正向积极的信念?

有一个通道,那就是提升技能。

身为职场人,在其位就要谋其事。

可以从提高硬技能和软技开始:

1,硬技能:不断提高自己在职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你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核心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掌握底层逻辑;

如果是从事理财的职员,你需要学习的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份服务和产品;

更要给客户传导理财的重要性和如何理财,为什么理财的底层逻辑,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客户认可你的服务和产品;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这么做,根本没有时间纠结要不要辞职的问题;

2,软技能:建立职场个人品牌。

在职场上,不管是谁,哪怕是一个前台,都要随时在口袋里放上一张你的名片。

而行走职场的人,还有一张隐形的名片,那就是你职场上的个人品牌。

平时要重视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有意识的提升内在涵养,比如,多看书,认识一些优秀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找到一个职场的学习对象和目标,能让你的成长指数放大增长。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4:跳出"心理舒适区"才能进阶生长

《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有一节专门讲到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并不是简单的说舒适的环境,而是指你所熟悉的应对方式,已经习惯的心理模式,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

如果说,一个人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

就像我的前同事小张一样,一直在说辞职,结果干了 7 年还是没行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担心辞职之后,要重新面对新工作、接受新的挑战,这些只要光想想,就已经很害怕了,更谈不上什么行动。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为什么老布刑满释放后反而因为不适应而选择自杀。

就是因为他已经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包括已经适应的心理模式。

这样的"心理舒适区"就像一个个挖好的坑,那如何避坑?

有 2个建议:

1,先接受新的事物;

2,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走出舒适区就会进入新的目标领域,这就意味着会增加人的焦虑程度;

从而产生应激反应,但是这种反应带来的结果是可以提升人对工作的专注程度。

而这个新的目标领域,就会促使你构建新的舒适区。

我在职场辞职之后,带了 3年的小孩,虽然说带小孩也很辛苦,但是,至少没有职场上的压力,可以说,这 3年就是我的"心理舒适区"了;

但是,直到去年,说起小孩要去幼儿园,我才真的开始焦虑起来,怎么办?

一无所长的我,3 年脱离职场,面对着一群小鲜肉,我还有机会,有信心在职场上重新开始吗?

后来,分析很多利弊,还是觉得不管我做什么,都要先跳出"舒适区",于是,我把手机上看影视,小说的 APP都卸载了,把时间花在如何学习和精进上,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

接着给自己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比如,调好闹钟,早起,7 天看一本书,学习课程,找老师学习,做总结笔记,开始敲键盘码字,开始日更写文章,总之,就是先行动起来。

然后,我之前很多担心不会的问题,等我都去做一遍的之后,我发现,我已经会了。

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去尝试接受和了解新部门的工作,多听多看,大事没你的份,小事总能有机会;

制定一些提升职场技能的学习计划,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我的沟通表达不是很好,我可以去学习这方面的课程,我想争取在即将到来的年会上有一次发表做总结的机会;

这都是想一想,就能做到的事情。

只要先小步跑起来,那说明你已经突破舒适区了,然后就会在新的舒适区里,你的工作表现就会得到改善,技能也会优化提升。

一步步的职场进阶之路就是不断跳出心理舒适区,构建新的舒适区的过程。


27岁职场老司机,要警惕“沉没成本”:突破舒适区,才能进阶


05,小结

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让我们陷进"沉没成本"的陷阱里,而不自知,提前做好预警机制,可以让你在职场上少走弯路,快速进阶;

分享 4个方法,你可以这么去做:

1,4 步分析法,1+0 方法论,可以助力你警惕和剖析职场上的"沉没成本",把你拉回理性界限。

2,3 个多一点,努力培养长向思维,提升专业的硬技能,打造职场个人品牌,提升软技能;

3,想要进阶成长,就要跳出"心理舒适区",先小跑起来,构建新的舒适区;

也许,关于不断成长这个话题,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本能。

长大后,就要离家拼搏,哪有什么避风港,作为职场人,在工作上更要有敬业精神,同时也要不断成长,警惕“沉没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里,有随时应对职场问题的能力,也有转身离开职场的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