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太“南”了!合作現金貸看“臉色”80%成助貸資金批發器

民營銀行太“南”了!合作現金貸看“臉色”80%成助貸資金批發器


文章來源:新流財經

作者:小慧吖


“和他們合作還要看臉色,還要排隊。”一位民營銀行從業者近期和某巨頭系現金貸走合作流程時發出感慨,雖然身份是資金方,是出錢的角色,但在合作中竟然是“弱勢”一方。


“稍不注意,就怕對方拖延,或者不合作了,畢竟一堆銀行排著隊給他們資金。”


這是多數中小民營銀行的共同弱點,一沒有核心自營個人信貸產品;二又要滿足股東盈利要求,如此一來,只能將希望寄託在助貸、聯合貸產品上。


出於對風險的考量,多數中小民營銀行青睞與巨頭系現金貸產品或者頭部民營銀行合作。


他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很多民營銀行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在同樣的困境。因為吸儲能力遠不及一般傳統銀行,在尋求業務合作時,民營銀行時常在頭部互金機構面前“卑微”得像個乙方,行長親自跑業務談合作的都不在少數。


直到他們資金實力充沛,能撬動更大的槓桿時,局面才會有所好轉。


儘管如微眾、新網這樣民營銀行當中的頭部玩家,一開始也曾被放在銀行業固有的“鄙視鏈”末端,被稱為“連網點都沒有的銀行”,並不被頭部資產端機構以及銀行同業看好。


15家民營銀行已經佈局助貸/聯合貸業務


自2014年3月啟動民營銀行試點以來,全國已經有18家民營銀行開業。


這類誕生在互聯網時代,沒有物理網點的銀行,被賦予了特殊使命。按照《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意思,民營銀行要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


經過6年時間的打磨,民營銀行中,除了騰訊、阿里背後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在市場中頗具存在感,其他銀行的業務發展,尤其是貸款業務,如今來看,似乎更像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只是消費金融公司沒有吸儲能力)。


儘管民營銀行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多數都會上線小微企業貸款,但更多的卻侷限在本地區業務上,如此來看,這樣的民營銀行似乎又發展成了一家區域性銀行。

新流財經盤點了18家已經開業的民營銀行當前貸款業務(信息來自各銀行官網、APP)——


民營銀行太“南”了!合作現金貸看“臉色”80%成助貸資金批發器


很明顯的特徵是,除了民商銀行、新安銀行、客商銀行,其他15家民營銀行,均有與其他金融機構或者助貸平臺開展聯合貸或者助貸業務。


多家民營銀行會與微眾銀行、網商銀行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如金城銀行、富民銀行、三湘銀行等,當然,占主導地位的是微眾和網商銀行。


這一業務拓展趨勢在持牌消費金融圈中同樣常見。


一些中小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成立兩年還未上線自營信貸業務,依然依靠助貸、聯合貸來放貸。


穿透來看,這類民營銀行或者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缺乏自主獲客以及風控能力。


監管早已關注到這一現象,因此在此前流傳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特別強調“互聯網貸款業務模式涉及與外部機構合作的,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開展且有效,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貸款發放、支付管理、貸後管理等核心業務環節委託給第三方合作機構。”


在日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下,民營銀行擁有自主風控體系應該是第一要務。


消費金融崛起的這幾年,無抵押無擔保的個人現金貸業務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數據風控的成熟。


當然,對於一向對數據敏感,走穩健風格的銀行而言,沒有更多的大數據風控,卻可以藉助擔保物、抵押物來做增信,又或者直接在進件門檻上劃一條線。


因此,為了規避風險,多數民營銀行在個人貸款中設置了層層門檻,如裕民銀行的信用貸“金裕貸”,目前只向特定受邀用戶開放;藍海銀行的多種貸款都有一定門檻,要麼需要有房產,要麼需要在藍海銀行有定期電子存單做抵押;新安銀行的個人消費貸,也需要在該行展業地有固定居所和合法穩定收入來源。


小微貸款業務多侷限在本地


前文已經提到,民營銀行成立的初衷是監管希望他們能服務實體經濟,為小微企業、“三農”帶來便利的金融服務。


從上表能看出,幾乎每家都推出了面向小微企業,或者個人經營者的貸款產品,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多數銀行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小微貸款業務,僅侷限於當地企業申請,雖然,民營銀行本身沒有屬地展業限制。


如藍海銀行的惠農貸,目前面向威海地區農民、漁民、涉農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民商銀行的商人貸需要有溫州地區常住戶口或擁有當地產權房……


誠然,連作為頭部的微眾銀行的微業貸也並沒有覆蓋全國的中小企業。畢竟,小微企業融資難本來就是世界性難題。小微企業財務數據不健全,沒有抵質押擔保條件,金融機構極難對其做好風控。


在當前,一家民營銀行若能服務好一方的小微企業,亦是值得肯定的事。


截至目前已經有5家民營銀行(新網、三湘、億聯、金城、振興)披露2019年業績,新網銀行業績最好,2019年全年營收26.67億元、淨利潤11.24億元,分別增長100%、205%。


億聯銀行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營收9.56億元,淨利潤1.53億元,去年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為1.63億元、-1.5億元。


新網銀行和億聯銀行,都是助貸/聯合貸市場中的頭部玩家,分別合作趣店、美團金融等頭部互金平臺。


微眾、網商業績還未披露,相信會更驚人。


有分析認為,長遠來看,民營銀行的發展仍將呈兩極化趨勢,微眾、網商依靠巨頭系股東,客戶數量甚至超過傳統大行,卻又覆蓋了傳統大行難以覆蓋的長尾客群,這恰是監管鼓勵發展的方向。


目前這兩家銀行總資產已破千億(2018年,微眾、網商總資產分別為2200億元、959億元),但其他民營銀行,多數股東為傳統企業,業務發展也看股東資源和所在區域,因此發展也較為保守傳統。


不過,專注於當地,服務好當地中小微企業、農戶,做小而美的銀行也未嘗不可。


值得注意的是,民營銀行發力助貸業務儼然已成趨勢,監管並未否定民營銀行開展此業務,只是作為合規的象徵,民營銀行理應更慎重選擇合作對象。


如《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強調的,應建立合作機構准入機制,要從經營情況、管理能力、風控水平、技術實力、服務質量、業務合規和機構聲譽等方面對合作機構進行准入評估。對聯合貸款合作機構選擇,還應重點關注合作方資本充足率水平、槓桿率、不良貸款率、貸款集中度及其變化,審慎確定聯合貸款合作機構名單。


並不是巨頭系,或者行業知名的助貸產品,其資本充足率水平、槓桿率、不良貸款率就一定符合要求。


在投訴平臺可以發現,知名助貸產品被投訴的現象並不少見,而其背後合作的民營銀行同樣受到牽連。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