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構建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

如何構建鞏固脫貧成果長效機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擺在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面前一項重要的任務,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延續幫扶舉措,嚴防返貧致貧。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和貧困縣摘帽,並不意味著農村貧困的消失,也不意味著扶貧工作的結束,還需要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設置三至五年過渡期,延續既有幫扶舉措,進一步夯實貧困人口脫貧基礎,確保脫真貧、不返貧。過渡期間,要堅持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抓脫貧攻堅的領導體制、責任體系不變,完善工作機制,鞏固拓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成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要穩定政策供給,保持現有產業、教育、醫療、住房、信貸等扶持政策總體穩定,築牢防止返貧政策底線,讓已脫貧地區和脫貧農戶繼續得到扶持,真正做到扶上馬送一程。要調整充實貧困村“五個一”、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力量,堅持專項、行業、社會“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為貧困地區蓄積發展勢能、涵養後發優勢提供有力支撐。要強化以鄉鎮為主體、村組為單元的網格化農戶臨界貧困監測預警體系,常態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臨界問題排查,重點梳理邊緣戶和因病、因災致貧人員,採取產業就業扶持、低保兜底、公益性崗位、醫療救助等措施,對臨界農戶進行分類幫扶,防止返貧致貧。

立足自身特色,做優扶貧產業。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絕大部分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主要節點統籌優化產業佈局,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貧困地區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特色產業體系。要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拓展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來源。要突出群眾受益,進一步健全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利益鏈接機制,合理設計經營者、貧困戶、普通農戶、參與企業、合作社等各方責任及利益分配方式,做到激勵相容、剛性約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和產業持續發展。要正確處理扶貧產業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更加自覺地推動扶貧產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成效收益。

強化要素保障,增添發展後勁。要把持續改善農村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擺在優先位置,加快補齊道路、農田水利、通信網絡、住房、飲水、廁所等設施短板,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要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強化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貧困人口文化素養和知識技能,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加強鄉村全科醫生、住院醫師和合格村醫培養,推動醫療資源有序下沉,發揮好醫聯體作用,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便捷、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穩步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農村老齡人口補助標準,加大高危人群生活保障力度,築牢民生安全保障網。要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多措並舉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解決志氣的貧困、思想的貧困、知識的貧困等問題,培育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基本技能,增強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廣泛宣傳主動脫貧、勤勞致富先進典型,全面提升貧困人群自我發展能力、創業創新能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廳局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學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