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品学兼优和高分低能?

正义111


我理解你这个问题主要针对大学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

品学兼优的学生无论他她是985/211还是其它大专院校毕业,走到工作岗位上经历几年的锻炼,都会成为部门的中流砥柱。

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从高中到大学,经历了多少磨练,通过与多少高手的对决一较高下,才搏得品学兼优的头衔。况且现在的社会各种各样看得见看不见的诱惑有多多有多大。这个成绩的取得比我们成年人年赚百万还难。

至于高分低能只是个案。现在的教育方案,不是你读死书,死读书就能取得高分的。既然能取得高分,说明他她的智商就不会低下,平时作为家长学校稍微就这个缺陷给于重点纠正,凭她他们的领悟能力,也会很快走向正轨。

无论品学兼优还是高分低能,都是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尊重的是知识是人才。


用户名快递老赵


放眼全球,从中国到世界、加权平均,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高学历的人都在给低学历的人打工!在美国是,在中国也是,你可以随便去比较,在每一个行业领域最出色的代表人物似乎都不是考试好的不得了的人,有的甚至与教育无关!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在美国的福布斯排行帮上,赫赫有名的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保罗艾伦、迈克戴尔都是中途辍学、取得今天的成绩,部属中却有成千上万名博士;在中国这种现象也极为明显,华人首富李嘉诚端过盘子、王永庆是从街头买米的帮工开始做起、国美的老总黄光裕念完初中就随哥哥到蒙古去做小家电生意、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打铁匠、德力西集团胡成中做过裁缝、希望集团的刘永好起步于养鹌鹑。。。。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似乎都与学历无关,有的根本就没进过大学,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做的最好的都不是考的最好的人?为什么这些在每次考试中的佼佼者,在现实社会中却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价值?为什么一个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放到公司里给他两三个人就不能带?为什么会是高分低能? 要寻找答案,首先,在辨析事情的对错之前,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讨论高分低能,我们不是反对学校教育,不是不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更不是否定现代教育制度,而是希望通过一些既定的事实去反馈和发现学校教育的不足,规避误区,寻找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我们现在教育体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学校教育也需要变革和创新,也需要改进。 我们这些在各自行业最出色的企业家,能力绝对是一流的,知识经验肯定是丰富的,谁也不能否定他们个个都是一等一是人才,只是这些人才都不是靠学校培养起来的。那么他们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呢?很简单,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自学得到,书不是在校园里读才叫读书,趟在家里床上看也叫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去填补,相反在学校里只有理论,能力还成为弱势。通往知识的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种,不是唯一。所以,他们没有完整的大学教育不等于他们知识能力不强,知识不多,所以他们能够成功! 上述也只是证明了低分高能,关于高分低能又应该如何理解?我是这样理解的,知识是可以死记硬背的,而能力则是灵活变通的,而且在二者之间存在于一个前者像后者转化的过程,只有在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能力之后,才能体现其应用的价值,否则,对于实践性质的成就而言,就变成了空头理论。


学物理


毛泽东主席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前,有的学生智商很高,但经不起各种物质生活条件的诱惑,有的出国之后便改变了自己的国籍,辜负党和国家对他们的期望,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练,在工作中,不能够挑起工作的重担,在工作中缺少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以德为先,培养高智商,高情商,身体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将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