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民政局:描好平安邊界的“感情線”

紅網時刻常德10月26日訊(通訊員 何紹喜)平安邊界建設是平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常德市民政局把平安邊界建設作為推動邊界基層治理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深入貫徹落實《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將“為民愛民”的工作理念,踐行到界線管理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持續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為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守土有責 盡責有方

“邊界工作絕不能搞成邊緣工作。”這是局黨組書記、局長龔美愛對平安邊界建設工作的基本定調。2020年“常懷線”邊界聯檢啟動以來,局黨組會專題研究、局務會專題調度、局領導堅持靠前指揮,在此基礎上建立聯席會議、分工協作、隱患排查“三項制度”,把任務目標分解到人、落實到位,一系列工作部署與制度凸顯著民政人的責任擔當,為加強平安邊界創建提供強有力保證。

此外,為了加強界樁管理,市縣兩級均建立了專門的界樁管護員隊伍,設置管護臺賬,實現“一樁一人、一季一巡”。同時,利用“智慧民政”信息平臺,將全市的地理標識物納入信息系統,實行精準定位、精準維護、精準管理。

常德市民政局:描好平安邊界的“感情線”

常德市民政局局長龔美愛、懷化市民政局局長張勇親自給界樁描紅。

“協企聯動”助力脫貧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民政部門要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作為邊界地區往往是交通落後、經濟不發達地區,“常懷”邊界線跨9個鄉鎮,34個村,80%以上的村均為貧困村。民政部門如何通過加強邊界管理來回應群眾關切、助力脫貧攻堅、服務民生髮展,是新時代下民政工作的創新課題。

把邊界管理工作做成民政的亮點工作,把邊界線建設成為兩地幹群的“連心線”、“感情線”。常德市民政局積極整合有效的民政資源,通過協會搭臺,產業唱戲,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技術扶貧,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桃源縣茶庵鋪鎮是與懷化市沅陵縣接壤最多的鄉鎮,近年來,在民政部門指導下成立了茶葉、楠竹、黃牛、山羊等產業協會、合作社10多家,建立產業基地3個,並發展了百尼茶庵、君和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品牌企業,帶動上萬農戶脫貧致富。尤其是將沅陵縣周邊鄉村納入協會和基地的發展範疇,實現常德、懷華兩地產業融合。七里衝村楠竹協會招商引資一千多萬元建設板材加工企業,解決了本地10萬多畝和沅陵縣近20萬畝楠竹基地的銷路問題。兩地群眾高度稱讚“這是為百姓做的大好事!”

常德市民政局:描好平安邊界的“感情線”

桃源、沅陵兩縣茶葉產業園成為一道靚麗鄉村風景線。

共建共治共享的“邊界模式”

社會治理的難點在基層治理,基層治理的難點在邊界治理。邊界地區由於地域差異、政策差異、文化習俗差異,往往很難和諧融合,邊界糾紛、械鬥鬧事、集體上訪、治安事件等難免發生。基於此,常德、懷化兩市民政部門相互合作,共同探索出一條“聯防聯控排隱患、公益動員解民難、村規民約正鄉風、信息互通常座談”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建立縣、鎮、村、界管員“四級”管理網絡,及時排查邊界矛盾糾紛隱患,回應群眾安全關切。今年,結合邊界聯檢、民政系統安全生產大排查等工作,對邊界地區的地質災害安全、矛盾糾紛隱患等進行了地毯式排查,確保各類隱患苗頭“早發現、早控制、早處理”。

通過公益創投、項目支持等形式,引導各級公益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並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公益設施建設和公益服務。桃源縣針對邊界地區群眾反映強烈的“運輸難、訪親難、維護難”的道路交通問題,採取項目支持、村級公益組織群眾籌款、企業贊助等形式,新建了5條150多公里的連通桃源縣與沅陵縣鄉村公路,並大力推行黨員群眾自我維護管理的鄉村公路管護模式,暢通了常懷兩地的“經濟線”。

常德市民政局:描好平安邊界的“感情線”

幹群共建“連心路”。

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和村規民約建設,讓文明和諧成為邊界地區群眾的行動自覺。在此基礎上,經常性開展兩地黨員群眾的座談交流、活動聯誼、文化評比等,真正形成邊界地區群眾禮尚往來、和睦相處、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常德市民政局:描好平安邊界的“感情線”

“常懷線”邊界群眾拔河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