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涉及全州6个市县19个乡镇,受灾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涉及24.68万人、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610万元。受灾最严重的结古地区,基本夷为平地。

以2010年7月10日玉树州万人誓师大会为标志,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由抢险救灾转入灾后重建。

为了铭刻这段惨痛的历史,为了见证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磅礴力量。玉树在唯一一个震后遗址格萨尔王宾馆旁建立起了抗震救灾纪念馆,主要以遗址保护和地震灾害展示为主,体现从废墟中新生的“新玉树”精神。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进入玉树州抗震救灾纪念馆,有三处画面极为动人。

第一处是刚进纪念馆入口处的“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几个大字,这16个大字是送给曾经每一位为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付出全部精力、心血乃至生命的人们的。它的背面是由若干张反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点滴细节和感人场面的图片组成的“大爱墙”,照片中记录着地震时和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瞬间,咖啡色的照片组合排列成大爱无疆的“爱”字形状。

“大爱墙”上,挂了满满当当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医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奋战一线,广大援建人员、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倾情奉献的生动时刻,这是在抢险救灾的危机关头,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组织救灾,与玉树人民血脉共搏,千里驰援,创造了战天斗地的“高光时刻”。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第二处,是一组照片,照片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玉树州体育场医疗救助点亲切看望在地震中受伤的藏族女中学生卓玛的场景。

当时,17岁的卓玛由于地震,手臂被压断,正躺在病床上输液,正在救助点慰问视察工作的胡总书记坐在卓玛的病床边上,紧紧握住卓玛的手,问她:“疼吗?”卓玛流着泪水坚强地摇摇头回答了:“不疼。”胡总书记又问她:“你想要什么?”卓玛擦拭掉脸上的泪水,扬起嘴角充满憧憬地说:“我最想要的就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胡总书记看到坚强的卓玛,弯腰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告诉她坚强勇敢。

无情的大地震顷刻间将扎西大同村全村263户村民的房屋变成一片废墟。没有任何工具,三社社长才哇带人不停地用手扒着、刨着,群众一个个从废墟中被救了出来。这时女儿打来电话,告诉他家里的房屋全部倒塌,三个亲人死难,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坚强的康巴汉子眼泪夺眶而出。犹豫了片刻,看到眼前仍然杂乱的废墟,听到废墟下仍在呼救的声音,他选择了继续刨挖,一直没有停歇……一个个群众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三位亲人,他也顾不上料理家人后事,依然奋战在救灾现场的第一线,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强卫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后用藏民族最高的礼节向才哇表示了敬意。

这就有了强卫书记和才哇进行碰头礼的瞬间照片,也就是让记者印象深刻的第三张照片。

玉树州抗震救灾纪念馆里,还有很多让人感动落泪的照片,它们无一不记录着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战场上,一件件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一幕幕甘于奉献的志愿行动。对玉树人来说这些用镜头捕捉下的这些记忆都是宝贵的财富,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玉树永远不会忘记,玉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擦去眼泪,感恩奋进。

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新玉树”精神

“4.14”强烈地震已经过去10年,玉树沐浴党恩、祖国温暖和全国人民的无疆大爱,自强不息、感恩奋进,完成了灾后重建、转型发展,踏上绿色崛起的新征程。

10年间,玉树实现了经济大飞跃、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事业大发展、社会治理大改善、生态环境大变样,各项事业稳步前进,成果丰硕。10年间,经济总量由2010年的31.8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9.82亿元,总量翻一番,年均增速4%。三次产业结构比,2010年为56:23:21,2019年为58:9:33,总体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19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67元,比2010年增长2.15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138元,比2010年增长3.53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可西里申遗、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生态移民、河湖长制实施,近31万人享受到生态红利,1.8万人吃上了生态饭。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领导班子努力,玉树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总结、提炼、实践“党建引领藏区社会治理”的“玉树模式”,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