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在論述民國時期學顏真卿的楷書名家之前,有必要對顏真卿本人作一簡要的瞭解。毋庸置疑,顏真卿是繼王羲之、王獻之以後影響深遠的書法大師,無論是他的書品還是人品皆為後人所仰慕。其書法世稱“顏體”,同柳公權的“柳體”,有“顏筋柳骨”之嘉名;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並列為“歐顏柳趙”。顏真卿早年師法褚遂良,後向張旭學習筆法,並對“二王”有深入的研究。顏真卿的楷書作品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有《郭虛已墓誌》、《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等;中期有《臧懷恪碑》、《郭氏家廟碑》等;晚期有《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墨跡)等。行書主要有《裴將軍詩》、《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爭座位稿》、《湖州帖》、《寒食帖》等幾種。(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清代書家王澍對學顏真卿書法,有一段鞭辟入裡的論述稱“學顏公書,不難於整齊,難於駘宕;不難於沉勁,難於自然。以自然駘宕求顏書,即可得其門而入矣。”民國學顏體的書法家有幾人能參透其中玄機?雖然那個時期書法大家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能不為形質所囿者卻寥寥無幾。由於本人“眼拙手低”的緣故,對以下舉薦的諸位民國顏體楷書名家,難免與書法道友們的認知有所偏差,所以“孬話”說在前邊,個人喜好,請勿對號入座,謝謝!

第一位:譚延闓(字組庵,政治家)

譚延闓畢生都在學習顏真卿書法。在民國時期,他的顏體楷書與于右任的草書、吳稚暉的篆書、胡漢民的隸書並稱為“真草篆隸四大家”,在顏體的造詣上可與清之錢灃媲美。譚延闓言道“觀古人用筆,乃知今人之非,則藝進矣。”他學顏體書法的“成功秘笈”是什麼呢?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取法乎上”;二是“如鏡取影”,三是“多讀書”。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第二位:譚澤闓(字祖同,書法家)

譚澤闓乃譚延闓的弟弟,學習書法與兄如出一轍,皆是“取法乎上”,以顏真卿為宗。早年習顏真卿的《謁金天王神祠題記》與《臧懷恪碑》,從中學到了舒緩之結體、雄強之風神,後參以翁同龢學顏體的“拙重”筆法,使其運筆更為斬釘截鐵、結體更為厚重剛勁。

第三位:端木埰(字子疇,文學家)

端木埰自幼學習書法,且畢生都在師法顏真卿,不僅能寫擘窠大字,亦能用小楷寫顏字,而且寫得極為精到。其結字用筆之意態,神似《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贊碑》。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第四位:汪榮寶(字袞父,外交家)

汪榮寶初學顏真卿《多寶塔碑》,後又師法《東方朔畫贊碑》,並借鑑清代書家翁同龢。其字端莊溫和,點畫圓整、結體嚴密。能做到規整而不刻板,在學顏體名家中並不多見。

第五位:華世奎(字啟臣,書法家)

華世奎學顏真卿,得顏字之骨力,以寫榜書見長,亦能書蠅頭小楷,其結字凝重而疏放。與孟廣慧、嚴修、趙元禮並稱為“天津四大書法家”,並被推舉為四大家之首,世稱“華孟嚴趙”。華世奎對傳統用功之深、用功之勤,常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雖被世人褒貶其字有“館閣”之嫌,但他承繼了顏體書法,並創新了館閣體,還是需要給予充分肯定的。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第六位:汪洵(字子淵,書畫家)

汪洵主攻顏真卿書法,兼習篆書、隸書及篆刻。其字得顏字之神骨,並能兼容幷包、推陳出新。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書壇,與吳昌碩、張祖翼、高邕並稱為“海上書法四大家”。

第七位:林森(字長仁,政治家)

林森先後學顏體與柳體,並以榜書名世,其字結構嚴密、筋骨外露、瘦硬有餘。在南京、上海、蘇州等地均有其題字或題詞,在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亦可見其墨跡刻石。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民國時期顏體楷書大家不勝枚舉,在這裡羅列的部分書家作扼要記述,僅為能給書法道友們開啟一扇側窗,並非是有意讓大家以這些人為臨習範本,而是希望通過對民國書家前輩的瞭解,將其作為追本溯源的一個個“跳板”,在此基礎上再與古人書法親近,當是我們對自身“取法乎上”的基本要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與諸君共勉之!

民國學顏真卿的七位楷書名家,華世奎、譚延闓等人,誰更勝一籌?

(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詩人、思想者、書畫篆刻研習者,著《語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思想末世論》、《道德黑洞》、《未來歷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