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京西之南》: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

京西之南,榆林水村,生活著古氏一家人。從革命時期到建設時期,古家人始終走在最前端,成為榆林水村乃至整個京西地區的重要存在。古大富、古月、柳綿桃,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鮮明地呈現出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抉擇與犧牲。
凸凹《京西之南》: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

《京西之南》

凸凹 /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

長篇小說《京西之南》生動記述了京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實行土地改革、走合作化道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既有歷史性、國家性,又有民間文化、地方風物的浸染,尤其是對於京西民風民俗、特有動植物的描摹,使得小說呈現出多層次的立體書寫。

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

——讀長篇小說《京西之南》

劉江濱 | 文

京西之南是一片積澱著紅色基因的土地,經典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誕生在這裡。凸凹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京西之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把創作的根鬚深扎於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親炙歷史風雲、擁抱火熱生活,為人民謳歌,為英雄謳歌,為奮鬥者謳歌,可謂是一部充滿正能量、富有感染力的紅色作品。

小說以京西之南的榆林水村為原點,以古家人物古大富、古月、柳綿桃、喬祺燕為經,以跨度近百年的時間為緯,編織出一幅撼人魂魄的歷史畫卷。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如此宏大敘事由具體細緻的事件和生動的細節描述依次展開,構成了一部家族史、革命史、英雄史、奮鬥史。在這種具有史詩性的書寫中,有一顆明珠鑲嵌其間熠熠生輝,成為統攝整部作品的靈魂,那就是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品描寫了這首歌在這片土地上誕生的過程,把歌曲作者曹火星這個真實的人物與小說虛構的人物巧妙地熔為一爐,從而給予這部小說真實可信的紀實成分。這段史實在《京西之南》中不是一個插曲,而是成為紅色基因,由此賦予作品強烈鮮明的主題,貫穿始終。

在作品刻畫的諸多人物中,除了那個土匪、漢奸馮景旺之外,幾乎沒有反面人物。作者濃墨重彩地寫了英雄人物、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描寫他們的艱辛與奮鬥、平凡與偉大、光榮與夢想,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浩然正氣。平西抗日遊擊隊支隊長何家棟在山村秘密建設了兵工廠,開闢了根據地。他身經百戰,傷痕累累,從警衛員到連長,再到縣農林委主任、副縣長,逐步克服、戰勝小農意識的狹隘,成為一個識大體、顧大局、信仰堅定、埋頭苦幹的共產黨員。他既是英雄,又是先進;既是革命者,又是建設者,而且在京西培養出三位全國勞模吳春山、徐慶文、王硯香,是一名黨的好乾部。吳春山是作品重點塑造的農民勞動模範形象,他出身苦,覺悟高,有膽識,腦瓜靈,執行政策既堅定又靈活。但作者沒有將其完美化,也寫出了他的狡黠和虛榮,比如,“崗山村每打出一口井,都必須由他鏟最後一鍬土,由他宣佈出水了”。作品刻畫的這些人物栩栩如生,在他們身上既浸潤著民族傳統文化人格的品性,又閃耀出共產黨人的光輝,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書中寫白鼎軒對這些人物的評價特別耐人尋味:“這樣的黨員,雖然境界脫俗,像神,但他們在俗處立身,是人。奉獻著,也生活著,既有為民的作為,又有現實的喜樂,既普通又不普通,多好,這讓我傾心。”這段話對於從舊政府留下的文職人員白鼎軒來說,是發自肺腑的表白。榜樣的感召,讓以清高自許的他從拒絕入黨到主動要求入黨,完成了人生一次華麗的蛻變。這段話對於作者來講,亦是發自心靈深處的認知,既是他寫出這部作品的原動力,也成為他刻畫人物所遵循的創作原則。可以這樣說,作者不僅寫出了英模人物身上的“人性”,俗世的生活情狀、喜怒哀樂,與普通人無二,叫人感到親切;也寫出了他們身上的特別之處,即對凡常的超越,異於常人,不怕犧牲,勇於奉獻,這就是英雄之為英雄的偉大所在,叫人產生敬仰。作者這樣寫,是歷史的叮囑,現實的召喚,時代的期待,符合歷史邏輯、生活邏輯和寫作邏輯。而且作品中這些鮮明的主題,毫無說教或拔高的違和之感,而是如恩格斯所說,是“在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令人信服。

紅色土地是英雄輩出的土地,也是山川秀麗的土地。作品用大量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京西之南的山川美、風俗美、動植物美。這些看似散文化的閒筆,卻給作品節奏的張弛有度、層次的繁複豐富增添了“復調”的藝術效果。同時,也是“有意味的形式”。英雄誓死保衛、勞模辛勤耕耘,都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這就是我們的家國。另外,作品在故事的演進中敘寫了農耕、養畜、種植、打井、行醫、打仗、製作兵器等五行八作。這不是籠統模糊的寫,而是細緻入微的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譬如,寫米嫂會過日子,對樹葉“洗”去苦澀和對山核桃“淘”出光亮;在山頂放羊要有放鹽的“條子”和存水的“眼子”才行,避免羊中毒或渴死;還有吳春山喂牲口的一套“騾馬經”,等等。這些細節不僅有助於人物刻畫,同時也是作者深入生活、紮根土地的結果,沒有下大力氣“身入”和“心入”是寫不出來的。

當下文學創作,如何挖掘身邊的紅色資源,如何運用精湛的藝術手段,寫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紅色精品,應當說,長篇小說《京西之南》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劉江濱,系河北日報報業集團高級編輯)

本文發表於《光明日報》2020年04月08日13版

凸凹《京西之南》: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
凸凹《京西之南》: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