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项羽兵败自杀的致命错误分别是什么?

文史砖家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带领五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消灭秦军主力。吓得诸侯将领胆战心惊。最终却败给了混混刘邦,落得个自杀身亡的下场,不得不令人唏嘘。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项羽失败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点:

一、项羽个人能力太强。

个人能力强是好事,但是,作为领导,个人能力太强有时也不是什么好事。

项羽就是个人能力太强,而又不注意培养部下。项羽手下本来也是猛将如云,出名的就有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等人。可是每次打仗,项羽都冲锋在前,不注意发挥部下的能力,这些部下缺少单独作战的机会,也就缺少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分封天下之后,齐地作乱,项羽带兵征讨,刘邦趁机出关,项羽就不能两边兼顾了。

楚汉战争的关键时期,韩信进攻齐国,项羽和刘邦打仗,实在抽不开身,派龙且支援齐国,被韩信灭掉,是项羽的一大损失。

这也看出,龙且等人虽然是猛将,但是长时间跟着更加勇猛的老大,已经缺少那种总揽全局的能力,让他们独当一面的时候,很容易就失败了。

刘邦就不一样了,出谋划策,不如张良;运筹帷幄,不如韩信;治理国家,不如萧何。可是,刘邦派出一个韩信就能平定赵、齐等大片土地。

二、刚愎自用,缺少远见。

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好好利用,韩信、陈平开始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投靠刘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还不能好好的利用。灭掉秦国之后,本应在关中称王,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炫耀炫耀。这是缺少远见的表现。

三、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项羽打仗勇猛,但是在政治上表现得优柔寡断,典型的例子就是就是在鸿门宴中没有杀掉刘邦,而放虎归山,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四、滥杀无辜、失掉民心。

项羽在征战过程中滥杀无辜、动辄屠城,很难取得民众的支持。在项梁死后,楚怀王实际掌握了楚国的政权,计划灭秦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是北上救赵,二是西征灭秦。项羽本想和刘邦一起西征灭秦的,楚怀王就认为项羽杀伐过重,会激起民众的激烈反抗,不利于迅速灭亡秦国,而不同意项羽西征。最终让项羽北上救赵,让刘邦西征灭秦。

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齐地田荣又举兵作乱,项羽征讨,本来很轻松杀掉了田荣,可是,还是因为项羽杀伐过重,激起齐地人民的不断反抗,项羽陷入其中,给刘邦留下了兵出汉中的机会。

我认为,以上几点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师者新说


导致项羽兵败自杀的的根本原因?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导致他最终饮恨自杀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本不是当皇帝的人!

这一点,项羽很像南唐后主李煜。生在帝王家,但并不想当帝王。项羽并没有生在帝王家,但他的家庭出身并不不低。

项羽的出身非常显赫,可以说是名门世家,乃是当年的项燕大将军的后人。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之后,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兵。注意,这时候的起义领袖可是项梁,而不是项羽。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上柱国,原楚国置,是统领军队的最高将领),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项梁听从军师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怀王封项梁为武信君。所以,项梁才是楚君事实上的领袖!

可以这么说,项羽的优点很突出,就是勇武过人,他天生的力大无穷,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另外还有很灵活的反应,基本上单打独斗无人能够当其敌手。所以,自起兵伊始,项羽一直被当成领兵打仗的将军在使用。

如果历史一直这么发展,项羽一定会成为一代名将,而不是那个著名的悲剧英雄。但是,历史老儿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起义事业风生水起之后,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项梁死了,统领起义的任务自然交到项羽手上。这是历史命运的决定。

但是,事实证明,项羽是一个优秀的将才,却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项羽统领起义事业之后犯了三个致命错误,说明他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

其一,天下初定之后大搞分封制。谁都知道,秦国之所以迅速崛起,关键在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机器,统一后实施了行之有效的郡县制。但项羽看不到这点,重新走上了周代分封天下的老路子,把天下分成几十个国家各自为政。把到手的蛋糕重新分出去,这是项羽失败的根本,说明他缺乏治国的理念。

其二,匹夫之勇。项羽在勇猛上有余:主要是战败章邯后,对十多万降卒尽数坑杀,进关中后烧杀抢无恶不作,弑杀成性,毫无长远考虑。地痞刘邦都知道约法三章,反映项羽在器局上的局限。

其三,妇人之仁。既然弑杀,那么干脆坏人做到底,在鸿门宴上痛快拿下刘邦,消灭潜在劲敌。可是项羽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举棋不定,最终痛失好局,可谓一把好牌砸在手上!

归根结底,他就不是当皇帝的料!



周周说古今


这五个致命错误但凡粘上一个都不好胜利,项羽倒好,全占了!

项羽是历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喜欢项羽的人都要比刘邦多一些,如果不是刘邦这个意外的话,那么天下无疑就是项羽的,并且项羽的做人风格更加受人尊敬,不像刘邦一样是一个市侩小人。

但是无论怎么说,虽然项羽更加受世人尊敬,但最终的胜利者还是刘邦,这一点项羽有推脱不掉的责任,要知道项羽伐秦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一个亭长,真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项羽具体失败的原因具体表现在这五个方面:

怀疑人心,用人不信

其实看后期刘邦的阵容就会发现,大多都是项羽阵营的,最终因为项羽的怀疑从而投奔刘邦,最为著名的就是韩信、陈平等。从这中就能看出一个问题,就是项羽重用楚人,比较排斥其他人员,所以这些原本有更大发展空间的武将和谋士最终都被项羽排斥出去,甚至最为依仗的范增也被项羽劝退。

楚人在项羽身边能有多重用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项伯,鸿门宴本是一个绝佳的时机,但是因为项伯的告密和从中捣乱,那还有什么楚汉之争,并且项羽在事后并无太大危险,可见项羽对于楚人的信任和放纵,这也是陈平能用反间计将项羽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撬走的原因。

内心孤傲、英雄主义强烈

可以说楚军因为项羽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心理,就是以项羽为首,只要有项羽存在那么士气就自然提升了,相反,没有项羽的存在,楚军就好像群龙无首没有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并且项羽的谋略是公认的不行,于是排除项羽坐镇后方指挥三军的可能,但项羽只有一个人,于是项羽身在哪里,哪里就赢,但项羽不在的地方往往溃败的非常快。

项羽内心崇尚的是什么?自然是英雄主义,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汉军可以说看到他都非常的害怕,在武将楼烦让楚军束手无策的时候,项羽只是出面一次,就吓得楼烦带兵撤退,可见其威望,但正因为如此,项羽的英雄主义让下属都变成了碌碌之辈,只在乎冲锋陷阵,至于谋略,需要吗?

优柔寡断

这是项羽最让人可惜的一点,也是他失败的最大原因,难以想象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绝世武将,在处理事情上是如此的犹豫,完全没有一点战场上杀敌的风范,在鸿门宴上,被刘邦的三言两语就说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凡狠下心,天下间哪里还有汉军的存在?

继续沿用分封制

在项羽当上楚王之后做了一番让天下人看不懂的操作,就是将有功之臣封为诸侯,分封一定的土地,周朝的灭亡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各地诸侯权力太大最终直接无视了周王朝,这才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

而项羽就好像看不到其中的弊端一样执意分封,这造成了什么结局呢?就是忠心耿耿的季布最终都背叛了项羽,而其他诸侯自然不会再跟项羽同心,心中想着的肯定是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逐鹿中原,就跟春秋乱世一样。

不重视百姓

刘邦虽然不如项羽,但是愿意约法三章来维护百姓的利益,所以百姓内心深处还是拥立刘邦的,其实刘邦做的也没什么,但是跟项羽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刘邦的政策是多么的好,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都要从项羽分封天下说起了,项羽称霸之后,天下再一次进入到了春秋那样的时代,乱世对谁迫害最深?自然是百姓了,长期征战需要军费和粮草,这些从哪来呢,自然是由百姓提供,你说这样百姓还会爱戴项羽吗?要我说,就算刘邦不起兵也会有其他人起兵,只不过从抗秦变成了抗楚。

总结

项羽毫无疑问是一个英雄,一个优秀的将军,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项羽从来没有重视自己的过错,认为武力可以战胜一切,自己的言语就是绝对的命令,正因如此,才在一系列的事件下慢慢走向灭亡。

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