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一像周五一样令人惊喜

01 周一!你啥时候能像周五一样

闺蜜珈珈和我说,怀疑自己得了什么怪病。

“早上醒来一个多小时都没法儿睁眼,一睁眼就晕,天花板呜呜在头上转那种。而且胃痛、恶心。还好舍友休假,送我去了医院,不然我都没法儿下床。”珈珈说到。

“那医生有说啥吗?”我问珈珈。

“没有。肠胃镜、还有脑部检查都做了,除了慢性胃炎,没别的问题啊。因为这事儿我请了一天半的假,还惹领导不高兴了。”珈珈委屈地说。

“可我看你朋友圈,周五晚上还泡吧,周六去看电影,周日还跟我一起逛商场,这状态不挺的好么?”我问。

珈珈无奈答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周一不嗨周五瞎嗨,该工作的时候提不起劲儿,该休息的时候反而精神了,这种状态也是醉了。要是我周一能像周五那样,或者起码周一、周五换换,那该多好。”

02 不懂休息,周一就像“综合症”

珈珈的情况,很像“周一综合症”。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周一综合症”其实与星期几无关,根源往往在躲不开的压力,比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等。周一意味着,接下来的五天,将不得不面对繁琐的程序、没头绪的方案、不情愿又必须要打交道的同事、要求严苛的上司和客户、总是办不明白事的下属……

面对压力,我们除了解决问题,还有休息调整。有的人被累坏,是因为缺乏休息,但像珈珈这样,则更多是不懂休息。在日本研究者久贺谷亮的《高效休息法》一书中,开篇就指出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休息误区:休息=只让身体休息。

他说:“很多人深感疲惫时,往往会选择睡个好觉、轻松度假、泡温泉来放松身体。但有些疲劳无法因此而消除,那就是大脑疲劳……就算你‘无所事事’,大脑也会疲劳”。

那么,如何让大脑获得真正的休息呢?

03 三种高效休息,让周一像周五一样令人惊喜

第一,动笔写写日记吧,让情绪适当“down”

想要提振情绪,就饮酒、美餐、观影,也能调节情绪,但究其原理是通过“输入”的方式消遣。但“输入”也需要消化,需要耗费精力。没有输入,我们会感觉空虚,但输入过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疲劳。

就像有山峰,一般也有山谷一样,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都是向上提振的。有时我们需要适当让自己“低落”一下,有俯冲,才能继续高飞。与其说我们要提振情绪,不如说我们要合理安放自己的情绪。动笔写写日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一方面,我们的心事不可能一直靠倾诉于他人来获得排解,写作是很好的自我排解方式。另一方面,动笔写日记将有助于我们深度思考,这样一来我们更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摆正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恢复平和的状态。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为了治疗旁白者的抑郁与焦虑,心理医生建议他写作,通过书写盖茨比的故事,旁白者也逐渐疏导了自己的心病。


第二,摒弃“猴子思维”,让杂念走开

在《高效休息法》一书中,将杂念比喻为“猴子思维”,即杂念,并给出五步消除法:

第一步,锁定“胡思乱想”。有意识发掘那些在脑海里“想了很多遍”的事,排除掺杂在其中“受够了”的感觉。

第二步,找出积极的反例。问自己一个问题:“一直出现同样的想法,是不是因为设置了同一个前提?”找到这个“前提”,然后试图找到同样前提但结果乐观的例证。

第三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有空多阅读历史或自己所敬重之人的自传,了解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之后问自己,自己尊敬的人或历史上的为人会怎么看待眼下自己的困惑?往往我们会意识到,不必将“杂念本身”和“心怀杂念的自己”等同视之。

第四步,反思自己是否“活在当下”。问问自己,是否用了不属于“当下”的其他标准来评判事务?例如,将过去对某个人的不良印象投射到新的人身上,误会他人。

第五步,探寻自己的“深层需求”。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想法会出现这么多次?是否存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潜在愿望?重新思考,挖掘问题本质,以寻找新的突破口。

最关键的是,要意识到“杂念=列车”,“自己=月台”,别被杂念带跑了思绪。


第三,有时候,我们需要“只渡自己”

在奇葩说第六季中,一向热爱“维护世界和平”的傅首尔居然说出了“只渡自己,不渡他人”八个字。这是她放弃“捍卫内心的平静”了吗,是她向不平之事低头了吗?不,相反,这是维护自身和环境平和的新方式。

罗振宇在2019-2020跨年演讲一开场,就引用到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事迹。他的建筑作品没少受非议,但面对外界对他的挑剔,贝聿铭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之中。”

管好自己,应对好自己面前的挑战,是我们最能够掌控的事情。而如果每个人都管好自己,应对好自己面前的挑战,那也无“他人”需要“渡”。

我们经常因为周末时光是自己的,而感到愉悦;也可能因为周一是一周工作学习的开始,而感到压力剧增。可是,当我们放下对“哪一天、星期几”的执念,就会发现,每一个日升月沉、每一次新旧更替,都是我们自己的。因为,时光,本就公平,只看你怎样对待它!最后,愿每个辛勤的人都能拥有周五一般惊喜的周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