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到孤独怎么办?

清欢hhhhhi


心理学家罗伯特·韦斯,将孤独分为社会隔离和情感隔离两个层面,前者是缺少社交网络所致,后者是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所致。

以我多年的经验,情感隔离导致的孤独是沉重而深刻的,是根本上的。但如果能够让自己寄身于社交网络中,可以获得有效的安抚。

村上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一种孤独、不为周围所接纳的气质。

《挪威的森林》中有句话: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以进入大学为分界,你不必再与一群人保持同一节奏,你可以自己选择朋友,选择独自一人或者融入他人。

然而,只要与他人一起,就一定会有偏好和需求的不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交需要沟通,需要妥协,需要我为你让步,你为我让步。时间、目的地、接下来的行动内容…

不,别误会,我并不是否定这些。我只是在客观描述一种事实。

需要指出,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愉悦而日常的。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就是在相互付出、相互麻烦、相互给予中,建立起来的。

但更多时候,这些“相互付出”,我们把它称之为妥协、让步、迁就。

这个时候,村上说: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当一件事的奖赏意义,大于代价时,我们才会主动追寻它。对于每个人来说,与他人共同行动,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份量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候我要说一说我了,我是一个主动追求孤独的人,或者说,追求独处,这样更确切一些。

孤独与独处并不是一回事;在完全独处的状态我们通常也能感到满足

需要先说明的是,我不是在追求「不交朋友」。相反,我不孤僻,我有很多朋友,热情、真诚和给予,是我性格的另一面。我只是追求「尽量独自做各种事」。

我对时间、效率有令人发指的敏感,我几乎从来不迟到,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却很少遇到不迟到的人。

Emmm,说到这里我有点不好意思。是的,我即使对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也有「守时」的期待。

我知道很多人不这样,时间嘛,差不多就行了,反正是出来玩。

当然,别人迟到的时候,我不太会表现出来。这是我的另一种性格。

你看,这是冲突的一颗小栗子。是个人特质的差别,其实也并无一定的对错之分。

但于我来说,与他人有过多密集的来往,代价远远高于奖赏。我主动追求独处,并且好像没见过比我更能独处的人。

但是,真的不会孤独么?即使是我,也会的。

尤其在我最初,刚开始懵懂追求独处之时,只是模糊地感知到,与他人共同行动过多,代价大于奖赏。

但我茫然地投身于一个,一定程度上违背人性的状态之中,着实遭受了不少折磨。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具有“归属需要”,它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

为了满足归属需要,我们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还期待与那些了解、关心我们的人交往和沟通。(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我的一点经验是:

独处应该只是物理上的相对隔绝,而绝非情感。

即使你经常身处于独自行动的状态,如果你有建立深刻、安全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恋人、朋友、家人,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孤独感。

另外,还有,如果你能从学习、工作之中,找到个人价值,你也可以让内心觉得充实。

一个是情感的反馈,一个是个人价值的反馈。如果你常觉得孤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06

其实。

更重要的一点大概是,你要接受,孤独是人生的本质。

不被他人理解的时刻,我们觉得孤独,觉得痛苦。我们交朋友,我们谈恋爱,我们希望遇到了解。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廖一梅《恋爱的犀牛》)

其实我觉得,「被他人理解」,一定程度上,是幻梦一场,是镜花水月,是海市蜃楼。

我不是完全否定被理解的可能性,只是想说,大多数人,对这一点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理解永远是相对的,是一定程度上的。甚至,和你所以为的,是错位的。

「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

即使你们有相同的经历,那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共鸣,但他人的喜悦或者痛苦,我们是无法完全觉知的。

人们常常轻视他人的痛苦。

事实上,即使是你过往的大喜大悲,你回想起来,也只是觉得恍如隔世。何况对他人呢?

不要对于得到朋友、恋人、家人的理解,抱有太高的期待。不是他们不想,只是他们不能。

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从他人那里,或者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他人对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极为有限。归根到底,每个人都孑然独立,最关键的就是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孤独是人生的本质。

07

去跟自己的孤独和解,你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就是一座孤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不必悲观。

其实,如果你能够做到精神上的自足,能够从与自己的相处和互动中,找到乐趣,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孤独感的。

叔本华说,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只能返求于自身,那么自身拥有就会暴露无遗。

而免于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

他甚至直接将独处的对立面定义为庸俗,认为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哈哈,哲学家就是哲学家。

我还是很热衷于俗世的生活的。虽然我觉得独处很美好,也很少觉得孤独。

但是,与他人共同行动,充满烟火气的、零碎的日常,更接近于真实的人间。

说了很多,总结一下:

1>人类有归属需要,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和维持深厚且亲密的关系。

2>情感隔离导致的孤独是沉重而深刻的,让自己寄身于社交网络中,可以获得有效的安抚。

3>与他人共同行动往往意味着妥协、迁就。「哪里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4>孤独与独处并不是一回事;在完全独处的状态我们通常也能感到满足。情感的反馈和个人价值的反馈,是摆脱孤独感的两种手段。

5>孤独是人生的本质,不必期待会得到他人的真正理解。

6>如果你的精神自足到可以支撑自己的独处,那么你就很少感到孤独。

7>但与此同时,与他人共同行动,充满烟火气的、零碎的日常,更接近于真实的人间。


有为先生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经常感到自己很孤独。

有这种现象的人,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多和家里人聊天,进行沟通,增加幸福感,同时,和家人在一起外出旅游,也能调节愉悦的情绪。

二.多参加社交活动。比如,组团旅游,参加歌咏比赛,户外体育活动。

三.多读书,吸收精神食粮,可以开阔视野。

四.可以在家养花,养鱼以及其他一些宠物,也能陶冶情操,减少孤独感。

总之,人要是经常感到孤独,就要按如上办法去做,就能及早摆脱困境。



孙彦博


谢谢。

"经常性感到孤独"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特殊故事",一定是心里的话"无处倾诉",一直得不到心理疏导与忘不掉的"情感纠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孤独感",但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孤独",或许是"病态症结",或许是"压抑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