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无字碑”,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用户6770110375


现代对武则天的无字碑大概有这么三种观点:

1.武则天去世之后,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李显即位。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武则天的统治是对李唐皇室的侮辱,而且李显也因武则天曾经废黜了自己的帝位,因此对武则天心有怨恨。而且在写碑文时,对武则天无法称谓,是称为先帝,还是皇太后,这个问题有争议。最后搁置了下来,碑文就空着了

2.武则天自感有愧于唐王朝,内心矛盾,对碑文上如何称谓自己感到矛盾。再者武则天死后,继位者唐中宗因为怨恨武则天曾经废黜过自己,所以故意不写碑文。

3.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认为自己功业千秋万代,短短的碑文写不出她的宏伟业绩,所以干脆就不写,这算是迷之自信了。

个人认为:武则天死前肯定考虑到了自己的皇位在中国儒家文化里面无法被死后的当权者接受,为了保护自己的死后尊严,立无字碑,一方面有功过自论的坦然,另一方面也是以一种缓和的方式希望之后的唐代君王能勉强接受自己的陵墓,不至于在死后陵寝被毁。


副史


无字胜有字,雄才大略任人为贤,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任后世评叙吧?勿庸致疑武则天有杰岀的政治治国理政能力,为多少男儿骚客甘拜下风,无语伦比。








94310417小云


无字碑让我们看到了“死文字”——契丹文。武则天的无字碑一开始确实是没字的,但宋以后,陆续有游客在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为后人保存了一定的史料。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上面还有契丹文资料。据考证,金太宗的弟弟完颜撒离喝于1134年在无字碑阳面正中刻了《大金皇第都统经略郎君行记》,该文是用契丹小字写成,有对译的汉文,是解读契丹小字入门的主要依据。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但随着国家的灭亡很快消亡,到了元代已几乎没有人能认出,到了明代则彻底成为一种无人能认识的“死文字”了。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资料因为刻在无字碑上被保留下来,却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