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強迫症的寶寶是一種什麼體驗?

佳歡育兒


寶媽們有沒發現,有段時間寶寶像得了強迫症似的,東西非要擺的整整齊齊的,不聽他安排就哭鬧,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是處女座的?開玩笑啦,這不是強迫症,是孩子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

秩序敏感期。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開始自覺的建立自我秩序感,對周圍環境中無秩序的事物很敏感,會想要去糾正。比如一定要把公仔按某一種順序整齊排列,並且時刻關注這個秩序有沒有被破壞,這就是他在建立自己的秩序感。


秩序敏感期大約可以歸結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

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既然孩子已經自己開始建立秩序,不妨順水推舟,比如,讓孩子自己整理他的玩具,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整理,逐漸讓孩子養成一個整潔有序的好習慣。


秩序敏感期是近幾年才被廣泛注意到的一個概念,以前雖然大家都有發現,孩子在某個階段總會很任性,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叫大哭,但沒有意識到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過去這個階段就會恢復,並不是孩子變任性。到時候你想讓孩子幫你收拾整理都不可能了,所以,能使孩子的時候,就別讓他閒著,哈哈(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嘻嘻的皇額娘


先恭喜你擁有一個強迫症的寶寶,其實我們眼中所謂的強迫症寶寶可以這麼看:

首先,要區分開來是病理性的強迫症,還是生理性的強迫症。我們大多數的寶寶都是生理性的強迫症,下面先簡單說下病理性的強迫症。

寶寶患有強迫症可能是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太嚴格,控制太多。從精神方便觀點分析,佛洛依德認為一歲到兩歲的孩子處於肛欲期(孩子在訓練如廁階段),這時如果父母要求過於嚴格的話,孩子可能就會出現強迫性行為,就會導致孩子發展成為強迫性人格。這種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疾病及人格缺陷。

言歸正傳,說回我們通常所說的強迫症。這個階段其實是寶寶對世界的探索階段,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比成人有更好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讓人誤以為是強迫症。父母如果碰到這種通常不需要多加干涉,那是他們在建立自己世界觀的時候。其次,他們會有這種強迫症,很多時候是看到父母把用完的東西放回去,把倒了的東西扶起來的種種場景。他們的觀察能力及學習能力非常強,自然就覺得應該是這樣,如果沒有做到這樣是不對的。這是他們現有的世界觀所折射出來的具體行為。

最後,接受他的強迫症,不要讓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行為。適當的強迫症會更自律、更有要求。試想下有個“強迫症”的寶寶,父母可以省多少心。當然,如果是病理性的還是要通過治療得到恢復,但也少不了父母的陪伴與引導。


東寶媽媽


強迫症或是強迫傾向?要分清。強迫症一般都伴隨有其他的一些徵兆,動作行為的過度重複,潔癖等都都算是伴隨症狀,強迫症一般都是自身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做事情有較為苛刻的要求和他自身設定的完成標準,這個標準就決定了強迫的強度,標準並非外界設定,而是他自己主觀上的認為。做事情的過程還伴有較強的儀式性,任何打斷其儀式的外界因素都會對其自身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並從頭開始儀式!

我認為,多關注一下孩子的行為,需要進行干預的要及時干預。在事情上,多給孩子一些建議,對不正常的儀式重複要及時進行制止,並使他相信你說的標準是正確的,不會產生問題的,並是完美的,一點點的改變孩子的潛意識。

還有我感覺,強迫症或強迫傾向,是因為孩子對周圍的人或環境缺少信任,導致孩子無法正確認知事物。例如潔癖,明明洗一次手就已經很乾淨了,可意識中他只相信自己的想法,只有洗五次或十次才能算是乾淨,但只要在過程中有人打斷其順序或過程,他肯定會重新開始,才能算整個過程的完成,也是過於苛刻,追求完美的表現。

多關心一下孩子,其實我感覺他只能算傾向,而不是真正的病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