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環路學說與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術機制

原創文章,盜用必究

精神分裂症是以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常伴有社會功能嚴重下降,是目前全球社會經濟負擔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1957年,抗精神病藥物氯丙嗪的意外發現,促進了醫學界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學研究。近60年過去了,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相關藥物的治療亦僅僅針對部分症狀的改善,尚未獲得長足的進步。

精神分裂症全球患病率接近1%,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經過長期系統的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轉為難治性。這一部分患者因持續接受高劑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其藥物副反應及各種頑固的精神症狀困擾使他們飽受折磨,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

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共同特徵為:1、病史久,病史超過5年以上,過去五年內服用多種抗精神藥物或聯合藥物治療,但療效仍然不佳,症狀無法獲得有效控制;2、嚴重的藥物副作用,如肌張力增高、震顫、視力模糊、排尿困難、便秘、血糖增高、肥胖、體重增加、女性停經等等;3、多數病人逐漸進入慢性衰退期,即逐步從孤獨、離群、退縮,發展到長期臥床不吃、不動、不語等。

雖然,藥物治療精神病仍占主導地位,但是服藥治療的精神病人的生活質量並沒有獲得顯著提高,部分患者甚至喪失了社會功能。服藥治療和藥物的副作用讓精神疾病家庭莫衷一是、進退兩難。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神經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尤其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術在臨床研究的廣泛應用,這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提供了影像學的診斷依據。神經影像學研究發現,確診為精神疾病的人群,其大腦結構、功能、生物化學等方面與正常人群有顯著差異,其腦內多巴胺及其受體的水平是顯著增高的。

有專家認為,大腦邊緣系統中存在情感環路系統,它是腦內與情緒活動最密切相關的結構,一旦情感環路中的神經核團出現信息傳遞的異常,其患者精神就會出現錯亂。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與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例如杏仁核、扣帶回、內囊前肢、中央隔區、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額束等的神經遞質異常分泌、代謝紊亂有密切關係。研究證實,神經遞質功能紊亂是精神疾病發生的重要基礎,如多巴胺、乙酰膽鹼、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它們用來調節和控制人的精神活動。

大量的神經解剖和電生理學研究證實,邊緣系統的神經核團,它們具有不同的神經功能。藉助立體定向技術和物理方法,將特定電極送至神經病理環路的特定靶點上,使接觸部位的神經細胞發生射頻消融或抑制,可以控制神經病理衝動的異常傳導,從而去除異常精神症狀。

例如,手術可以使脾氣暴躁的病人立刻變得溫和、有禮;原來敵視家人、沒有親情感的病人,術後立即變得對家人親切、友好;甚至頑固的幻覺和妄想,術後也可能立即消失;以前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的,術後多了一份關心;已丟失的技能,術後又會恢復興趣、重拾以往愛好。大腦邊緣系統情感環路假說,成為開展精神外科的重要理論基礎。90年代初,世界著名功能神經外科專家Kandel在世界第四屆神經外科學會的會議開幕詞中明確指出,精神外科是醫學界的重要發展方向。

精神外科的快速發展與現代影像學的進步密不可分。現代影像學使立體定向技術有了一次質的飛躍,以前以大腦原點為基準點的相對定位,已被現代先進的MRI-3D(圖1)、MRI-DTI(圖2)等影像技術所取代,這被稱之為“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技術”。

情感環路學說與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術機制

圖1 MRI-3D序列薄層掃描系統

情感環路學說與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術機制

圖2 MRI-DTI掃描

術前的三維重建和手術計劃系統使手術靶點-神經核團,觀察起來更加直觀;重建後的圖像可以幫助術者正確瞭解手術靶點的準確位置及毗鄰結構,合理設計手術入路,其定位誤差從過去尺量定位誤差的10mm~13mm,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定位誤差±0.1mm,這有效地避免了手術併發症的出現,也減輕了患者的術後反應。由於手術調控位置不在腦的智能區、運動區和語言區域,術後不會出現呆傻、偏癱、失語等現象,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當今的新一代影像學技術SPET、PET及 FMRL,目前已初步應用於精神病的外科治療中,最終實現解剖定位向功能性定位的過渡。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的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針對“難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療,將現代立體定向、神經導航和微侵襲神經外科技術相融合,同時對精神疾病發病症狀的不同特點進行了功能區定位和定向調控。例如:杏仁核—調控情緒、衝動;扣帶回—調控感覺與各種幻覺;內囊前肢—調控思維;中央隔區—調控衝動、攻擊行為;伏隔核—調控各種妄想、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為;尾核下束—調控抑鬱、自傷、自殘、自殺;眶束、額束—調控焦慮、恐懼等;丘腦底核、丘腦腹中間核、蒼白球等與肢體震顫有關等。對這些神經核團進行精準神經調控,就可以有效地治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等,手術有效率高達95%以上,術後有效控制和去除絕大部分頑固性精神症狀,幫助患者恢復自知力,從而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使其更好地迴歸家庭和社會,消除肇事、闖禍的根源,讓社會和家庭迴歸安靜和祥和。

致廣大讀者:

你們好,我是吳景文醫生,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諮詢,可以通過平臺“私信”方式聯繫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會盡快解答您的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