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註定只能往前走;人生也是一場緣分,或許千百次的擦肩而過也敵不過那初見的美麗。其實真正的愛情凌駕物質至上,那是一種可以為了對方放棄一切,而絲毫不覺後悔的心甘情願,三毛愛河西的熱烈至今仍讓人欽佩,但是我在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之後,深深的被她那如春雨潤物般的愛情所折服,被那種濃濃的母愛所感動,還有那隻剩一人的孤獨所感染。

那年幽香襲人的清華園裡,楊絳先生從古月堂的回眸一看,便遇到了走進她生命裡的男人錢鍾書。四目相對,無言卻勝萬語,愛情有時候就是有一種原為這剎那的芳華而付諸一生,錢鍾書曾經作詩形容初見楊絳:

纈眼容光一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而錢鍾書給楊絳的則是“蔚然而深秀”,就這樣,一見鍾情的故事就這樣在他們之間演繹了一生。“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我結婚沒想過別人”這是錢鍾書和楊絳之間一生的約定。在那時候他們兩人的愛情最是羨煞旁人,不是因為他們郎才女貌的外在,更是因為兩人有志趣相投的愛好——酷愛讀書。從清華園讀到了英國牛津大學,再到後來去倫敦大學的學習,兩人不僅互不干涉在書海中的遨遊,反而總是將讀書的體會互相傾訴,或許這也是一種獨屬於他們的情話和曖昧吧。

如果你認為他們是死板的書呆子,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他們也會有調皮的時候。在“世界青年大會”期間溜會、在崎嶇的山路上“探險”、妄想繞萊蒙湖一週但卻沒法走全的好笑。而當小生命出現在他們的二人世界的時候,錢鍾書先生沒有因為是個女孩而抱怨,反而開心的像個孩子,一個勁的說女兒好。誠如錢鍾書所願,他們終其一生也只有錢瑗這麼一個女兒。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二戰爆發,錢楊夫婦決定回國。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相依為命,日本人的蹄鐵和刺刀不僅僅傷害著中國人的血肉,更是讓錢鍾書這樣的才子差點放棄完成《圍城》。是楊絳給了他動力,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她,甘願為錢鍾書做灶下婢,撿煤球,換大米,曾經不能幹、不會幹的活都嘗試去幹,只為了幫他的丈夫完成心中的理想。儘管生活苦澀但是楊絳先生從未抱怨,愛一個人或許不是山盟海誓,而是簡單的做著力所能及的事。

時間的軸線來到抗戰勝利以後,國家步入正軌,那時候剛剛對新中國充滿希望的人們,被那十年動盪迫害的叫苦連連。錢鍾書和楊絳分別被下放到農村改造學習,錢鍾書不僅要勞動改造,還要準備被批鬥、迫害,他幾次住院險些丟了性命。而楊絳總是出現在病床旁,照顧那個已不復年輕的愛郎,不捨晝夜。那是一種因你的疼痛而疼痛的愛,那是一種無聲的愛。

然而迫害之後的他們仨沒有迎來勝利後的曙光,相反,上天給了他們仨更加沉重的打擊。錢瑗的丈夫在迫害中身亡,再加上錢瑗對工作的廢寢忘食,最後被查出脊椎癌,1997年愛女仙逝,楊絳這個飽經風霜的女人沒有時間過多的操心女兒的後事,因為那時候的錢鍾書正在彌留之際。喪女之痛何其悲乎,然而看著病榻上呼吸微弱的老人又怎麼能讓眼淚決堤?上天似乎沒給這對老人多少相處的時間,1998年錢鍾書離世。試想一下滿頭銀絲的她是如何面對已經沒有了父女嬉鬧歡快的房間,又是以怎樣的心情整理那些曾經的時光?銀絲不負青絲貌,走過半生獨一人。大悲大哀莫過於此吧。

書讀近尾,已是滿眼淚花。《我們仨》看似是一本回憶錄,但是這其中的愛情醇香,親情陶醉,友情堅毅,還有為了理想的據理力爭,為了家人的不辭辛苦,都是那麼值得回味。如今的我不會羨慕“白富美”的青蔥年華,更不羨慕“成都小甜甜”的帶我吃飯就好,我只羨慕《我們仨》裡的簡單愛,那種有共同語言的小生活、那種有共同目標的小青年、那種有你我會很幸福的愛情。

《我們仨》是一首詩,一首用一生譜寫的情詩,沒有冗長的句子,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滿滿的回憶和濃濃的愛。


作 者 : 張在欣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主 管:陸軍第七十八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主 辦: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來 源:北 疆 衛 士 號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總 監:楊軍艦

總編審:張 勝

總 編:楊再新

責 編:丁 鼎 馮 程

編 輯:常桂蘋 高 鑫

校 對:孫 勇

郵 箱:[email protected]


這對文人夫妻,詮釋愛情最美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