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小學實行全面減負,但小升初的花樣、科目越來越多。中學反對題海戰術,還是照樣一天五六張卷子扔給你做。


即使你到了碩士、博士也被影響因子支配,就算在2020年我們依舊也逃不過量化考核的老套路。


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影響因子在學術界尤為重要,評國獎、評職稱、基金申請、單位晉升等等。這種一刀切的評價模式也讓更多學者反感,這幾年學術界慢慢開始出現代替影響因素作為唯一指標的討論。


學術界應該改變這種這種單一量化的指標,也應該科學理性的看待。學術期刊正是因為影響因子才被分出高低貴賤,三六九等。


在文章中,影響因子雖然不是反應其影響力的唯一要素,但卻是目前最主流的評判標準。影響因子第一次被Eugene Garfield提出時,他並沒有想到影響因子會成為一個具有爭議性又重要的指標。


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在國內一些高校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學術職業生涯甚至取決於以影響因子為基礎的評價指標,變成了科學家們的魔咒。影響因子的高壓下,紛紛鋌而走險做出五花八門學術不端的行為。


在期刊中導致其他方面投入不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對影響因子評價的佔比過高,造成期刊發展扭曲。針對期刊,每年都會衍生各種排名,那麼到底是誰在評判學術期刊?誰又有資格來評判學術期刊?


期刊不僅僅需要影響因子,同時也需要其他東西。文章什麼時間被引用了多少次並不能評判論文質量或創新性的高低。切勿陷入“以刊評文”、“以刊評人”的邏輯怪圈。


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Randy W.Schekman教授認為,由期刊影響因子來評價我們作為科學者的工作,是一種扭曲現象。在學術界學者雖然非常依賴同行的評價,但把評判的權威交給商業化的學術期刊是不可取的。


影響因子因其本身算法的侷限性備受詬病。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2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影響因子的高低與不同學科的發展差異息息相關,也與出版時間、名人效應等外界影響因素息息相關。更不排除強制要求作者引用該期刊文章的可能。


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雖然期刊的影響因子被廣泛使用,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確實是一種不完美、不全面的評價指標。


影響因子作為全球通用的衡量指標,短期內很難被取代。評價指標很難十全十美,而簡單粗暴的濫用影響因子,以其作為一刀切的激勵機制是有失公允的。


不盲目“跪拜”影響因子,正確的理解和使用評價指標才是當下學術界應該做到的。


影響因子到底影響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