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小学实行全面减负,但小升初的花样、科目越来越多。中学反对题海战术,还是照样一天五六张卷子扔给你做。


即使你到了硕士、博士也被影响因子支配,就算在2020年我们依旧也逃不过量化考核的老套路。


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影响因子在学术界尤为重要,评国奖、评职称、基金申请、单位晋升等等。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也让更多学者反感,这几年学术界慢慢开始出现代替影响因素作为唯一指标的讨论。


学术界应该改变这种这种单一量化的指标,也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学术期刊正是因为影响因子才被分出高低贵贱,三六九等。


在文章中,影响因子虽然不是反应其影响力的唯一要素,但却是目前最主流的评判标准。影响因子第一次被Eugene Garfield提出时,他并没有想到影响因子会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又重要的指标。


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在国内一些高校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学术职业生涯甚至取决于以影响因子为基础的评价指标,变成了科学家们的魔咒。影响因子的高压下,纷纷铤而走险做出五花八门学术不端的行为。


在期刊中导致其他方面投入不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对影响因子评价的占比过高,造成期刊发展扭曲。针对期刊,每年都会衍生各种排名,那么到底是谁在评判学术期刊?谁又有资格来评判学术期刊?


期刊不仅仅需要影响因子,同时也需要其他东西。文章什么时间被引用了多少次并不能评判论文质量或创新性的高低。切勿陷入“以刊评文”、“以刊评人”的逻辑怪圈。


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Randy W.Schekman教授认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是一种扭曲现象。在学术界学者虽然非常依赖同行的评价,但把评判的权威交给商业化的学术期刊是不可取的。


影响因子因其本身算法的局限性备受诟病。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影响因子的高低与不同学科的发展差异息息相关,也与出版时间、名人效应等外界影响因素息息相关。更不排除强制要求作者引用该期刊文章的可能。


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虽然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广泛使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确实是一种不完美、不全面的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作为全球通用的衡量指标,短期内很难被取代。评价指标很难十全十美,而简单粗暴的滥用影响因子,以其作为一刀切的激励机制是有失公允的。


不盲目“跪拜”影响因子,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评价指标才是当下学术界应该做到的。


影响因子到底影响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