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党建引领“志”“智”相扶

湖南日报|党建引领“志”“智”相扶
湖南日报|党建引领“志”“智”相扶

涟源市湄江镇祝融峰村在该市融媒体中心驻村帮扶队支持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 “油茶、金秋梨、黄桃、山鸡、野猪、养牛”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图为该村帮扶第一书记刘果林(左五)把通过朋友圈为特困户吴田中卖掉一头黄牛,将所得的16000多元送到他的手中,并与村支两委干部、吴氏兄弟等商量今年的产业发展大计。刘再丽 摄

党建引领 “志”“智”相扶

——涟源471支驻村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熊小平 龚雅丽 通讯员 刘再丽 戴汉骄

一条条水泥路向四面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特色产业遍地开花……4月10日,走进涟源新农村,所见皆是脱贫攻坚带来的新面貌。扶贫工作队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471支驻村工作队,1.3万余名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148个贫困村和323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2014年至2019年,全市累计脱贫13.9万人,1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8.30%下降到0.45%。

尽锐出战 党建引领齐攻坚

三甲镇铜盆村位于涟源龙山,该村2017年由原三联村和铜盆村合并而成,平均海拔400多米,山地多、平地少,村民居住分散,扶贫难度大。2018年10月,谭琼主动请缨,成为涟源市妇联派驻三甲乡铜盆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

工作扎实的谭琼,入村第一件事便是带领工作队走访该村所有贫困户,每到一户,仔细询问、详细记录。另外,他还注重村支两委建设,把党建工作抓牢抓实,以党建促脱贫,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有力党员、干部队伍。

围绕“怎么帮、如何扶”,涟源市采取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示范带动等方式,提升驻村干部与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驻村工作队下村后,制订实施脱贫规划,摸清村情,掌握民情,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原因症结,科学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帮扶方案,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工作。另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外出学习机会,优选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素质与能力,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2016年11月,涟源市委派出涟源市移民开发管理局进驻古塘乡塘边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前的塘边村完全依靠煤矿开采发展经济,煤矿资源枯竭后,群众失去收入来源,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驻村后,工作队队长吴灿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作为第一要务,以党建促脱贫,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头作用。

“驻村后一周,我密集走访了全村,了解村里整体情况,找到致贫原因,采取‘训’与‘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党员冬春训的机会,组织全村党员就塘边村的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推广参与扶贫理念,选举村民代表,多次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学习,找到自身不足,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振脱贫信心。”帮扶队队长吴灿说。

“扶贫工作虽苦犹甜,扶贫干部虽累犹荣,既着力为民谋了幸福,干好了工作又有奔头。”不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已三年了,丝毫不见懈怠情绪,反而越是临近脱贫摘帽,越是勤干苦干,成为了广大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夯实基础 多点发力“活水”来

3月18日,古塘乡塘边村产业扶贫黄花基地上,村民在忙着耙田、开沟、起垄。“我去年就开始在这里做了,每天能赚100块钱,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驻村干部,为我们赚钱找路子,公路也通到了家门口。”63岁的贫困户吴聘桃笑着说。

为了在全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塘边村扶贫队长吴灿和工作队员先后在全村建设光伏发电、黄花黄桃基地、安格斯牛养殖基地等产业,确定了将“地下产业”向“地上产业”转型的工作思路,种植黄花面积200亩,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湘中黑牛规模扩大到200多头,拓展企业帮扶,能人带动,抱团发展,培植集体经济等产业发展组合拳。一桩桩,一件件,全村村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吴书记这三年来变黑了,瘦了,白头发多了不少,这都是为塘边村的发展累的。”不少村民饱含深情地说。

驻村帮扶队要完成扶贫重点工作,就要牢牢抓住基础工作这个根本。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将引水、通电、修路作为帮扶优先项目;认真落实全城行动、春季攻势、巩固提升、清零行动等工作;发展产业,提升“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018年3月,湖南省税务局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白马镇咸秀村,通过上门走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该村存在水田少而散、机械化程度低、产值低、荒废度高,缺少产业支撑等难题。为此,扶贫工作队决定发展多元化生态农业,激发内生动力,让村民富起来。

于是,村里成立了咸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省税务局以村委会名义入股60万元,按照“个人控股+集体入股+村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承包200亩连片水田,发展“稻田+”经济:田垄种植“玉针香”水稻,田下养殖青蛙、禾花鱼等。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参与集体分红,还能家门口就业,真正让“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截至2019年底,涟源全年共实施108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47亿元,完成村组道路通畅工程210公里,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86个,投入资金1793万元,惠及17个乡镇77个村。在产业扶贫方面,全年共投入资金1.67亿元,实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市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家庭自主产业项目和村企联建产业扶贫项目等共126个。

奋力攻坚 “志”“智”相扶换新颜

过去的枫坪镇龙师村,因地形陡峭,基础设施落后,灌溉水资源缺乏 ,村民靠天吃饭。娄底市烟草局对口帮扶该村后,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协助该村发展特色产业,村里300亩油茶林、安格斯黑牛养殖、风力发电等特色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但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国富却仍不满足,他又加快跟进村容村貌建设,拓宽了3.25公里村路,挖井通渠,电子商务平台、留守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等设施均配套到位,村干部带头做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实提升全村村民的生活质量。“要想富先修路。扶贫队总有一天会离开,宽敞公路、良好的村容村貌,这些是带不走的财富,也是村里脱贫致富的最大底气。”帮扶队队长李国富说。

巩固脱贫成果更要扶志、扶智。除了继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外,要让村民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有方向、有方法。

3月18日,桥头河镇甘冲村贵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新广早早地吃过早餐,来到40亩鱼塘边,一头扎进自己的养鱼事业中。“我自己也是一名贫困户,在政府好政策下自主创业,现在,我们已经与90名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养鸡养鱼,开展技术指导培训,镇政府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助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李新广边说边露出幸福的笑容。

“扶贫不是扶一时,而是要想方设法,留下可以‘开枝散叶’的扶贫成果。”桥头河镇甘冲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霞说,“除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外,我们还吸纳‘能人’,充实村支两委班子,并将乡村振兴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六治’工作,培育乡风文明,立志留下一支‘永不撤出的扶贫队’。”

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并不止于“摘帽”,不返贫才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让脱贫群众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路。

【来源:新湖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