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10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0人,地学部11人,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技术科学部15人。

根据统计,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新当选院士中有6名女性。

此外,经过全体院士投票选举,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名。

新当选外籍院士共来自12个国家,其中美国8人,法国2人,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荷兰、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英国各1人;哈萨克斯坦、意大利两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20名中科院外籍院士中,有5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当选。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33人,外籍院士108人。

小编给您讲述其中10位院士与中国之缘,一起来了解一下!

戴宏杰:长沙一中毕业的他,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戴宏杰:长沙市一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继续求学,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任终身教授。

他是国际著名纳米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碳纳米材料的生长合成、物理性质研究、纳米电子器件研发,以及纳米生物医学以及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是国际碳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1年他入选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总排名第七,在华人中排名第一。2007年至今,戴宏杰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无国籍”数据库专家樊文飞:科学无界,学者有情。

樊文飞:1981年入读北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赴美国深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原本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受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的邀请,在爱丁堡大学共同创建欧洲最强、世界排名前5位的数据库研究团队。

在“无国籍”数据库专家樊文飞看来:科学无界,学者有情。

为了照顾母亲和报效祖国,近10年,樊文飞每年在国内工作6-9个月。在这期间,他将数据库理论研究引入中国,并在国际上重塑了数据质量研究,带领国内团队开展大数据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使中国在这些重要领域居于国际前沿。

伯纳德·L·费林加:“我有一个梦,就是帮助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成为科学新星。”

伯纳德·L·费林加:荷兰国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伯纳德L费林加与中国科学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长期与中国学者合作,持续开展学科前沿研究。

他与田禾院士共同领衔组建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他以“国际知名大师客座教授”的身份受聘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研究团队,招收并指导学生;他在上海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目前已经以该中心为通讯单位发表多篇重要成果,为我国在分子机器及智能材料领域产生世界范围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是世纪科学。”他用带有尼德兰地区口音的英语告诉华理学子,“我有一个梦,就是帮助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成为科学新星。”

华人科学家逯高清:我在英国当校长

逯高清:在华裔教授逯高清的身上有诸多标签,他是著名材料化学和纳米技术专家、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年轻的两院院士、三度入选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百位最有影响的杰出工程师、凤凰周刊《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身份:英国萨里大学校长。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出任英国排名前十大学校长的华人!

从山东农村走出,到跨出国门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自费公派留学生,再到英国顶级大学的校长,这30多年来,逯高清经历了无数次抉择和身份转变,如同他的座右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般,无论身在何处,他总是一步一个脚印,用一颗平常心去做好每一件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孙立成:推动我国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孙立成:物理化学家。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讲席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兼职教授。2017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

从2000年起,孙立成教授开始了与中国实质性科技合作。他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人工光合作用联合研究中心。

他建立了该领域中欧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渠道,为我国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在他的积极策划下,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多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推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向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建议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布局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他与国内同行共同努力,推动我国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前沿。获201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玛西娅·麦克纳特:没当过局长的主编,不是好院长

玛西娅·麦克纳特:曾经的地球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前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美国《科学》杂志的主编,现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她可不是一位平凡的女性。

2014年1月15日,时任《科学》杂志主编的玛西娅·麦克纳特访问清华大学。

她创下多个“首次”:

①美国《科学》杂志成立于1880年,已有百余年历史。麦克纳特是《科学》杂志历史上首位女主编。

②2016年,麦克纳特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自1863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院长。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副主席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副主席。

他曾表示,希望联盟未来成为科研机构交流创新知识的最好平台:“国际科学组织可以把全球的科学家集合起来解决共同问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正好提供了一个供科学家讨论、沟通、达成共识的动态平台。我相信,联盟成立,能够打通‘一带一路’沿线的科学院,最终使联盟成为世界级的机构。我在此代表俄罗斯科学院表示,愿意积极参与联盟建设。我也保证,俄罗斯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将开展长期的合作。希望‘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能成为跨国科学机构合作的典范,最终收获巨大成功。”

约瑟夫·希发基思:“牵手”西北工业大学

约瑟夫·希发基思:约瑟夫希发基思教授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界的“模型检测”技术的发明者。

2007年获得2007年度ACM图灵奖。这是法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这个享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奖项。

2016年6月27日,约瑟夫·希发基思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保罗·斯潘诺斯:致力于推动与中国学者的研究合作

保罗·斯潘诺斯:美国莱斯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斯潘诺斯教授致力于推动与我国学者的研究合作。2008年以来,他先后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20所国内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以同济大学为主要基地,推动建立了中-美-欧工程可靠性与随机力学国际合作网,作为外方主任协助成立了工程可靠性与随机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他与我国学者共同组织了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提升了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他与我国学者在地震工程、随机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超高层建筑抗震、大跨结构抗风、高速铁路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有力促进了技术进步。

安东·塞林格:一句“绝密”的“你好”,跨越了半个地球

安东·塞林格:“你好!”2017年9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从中国发出一声问候,通过量子保密“京沪干线”,又经过“墨子号”卫星,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奥地利。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具有不可分割、测不准、不可克隆等特性,量子保密通信在原理上绝对安全、不可破解。

通话的另一方,正是国际量子物理学泰斗、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

他评价,中国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的成就“定会让爱因斯坦感到惊讶”。

具体名单如下: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中科院增选的外籍院士都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