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群星闪耀,这里有一连串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他们中每一位,都担得起"国之脊梁"的称号↓↓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程开甲、于敏、赵忠贤、刘永坦;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抡、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

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以及南仁东、王逸平等"时代楷模"……

以梦为马

这里有一项项报国为民、彪炳史册的科技成就

"不可能"在此一次次被彻底推翻……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载人深潜、深渊科考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战略科技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寒武纪人工智能处理器,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我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延时摄影带你看遍中科院

——从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到原创的青蒿素合成、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在我国药物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首次实现体细胞克隆猴,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

——从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复变函数论、辛几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数学的高峰,奠定了数学研究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建成上海光源、"中国天眼"FAST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了多学科创新的重要平台。

——从暗物质卫星"悟空"发射成功,到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遨游太空,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这里

就是新中国诞生一个月后

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的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贺信

值此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全院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书写了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当今世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希望中国科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翻阅中科院70年的成长史,我们看到——

白手起家的辛酸,筚路蓝缕的拼劲,报效祖国的赤忱,隐姓埋名的坚守,淡泊名利的追求,求真求实的探索,岁月无改的深情……

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的中国,正是得了这些纯粹的付出。当你眺望更辽阔的星空、更深邃的大海之时,别忘了,你脚下已抵达之处,是他们曾倾尽所有为之奋斗的诗与远方……

致敬·中科院走出的国之脊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邓稼先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方案设计者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找到了留美归国八年的邓稼先。"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这个"大炮仗"不是别的,正是新中国自己要研制的原子弹。

那一夜,邓稼先辗转难眠。面对妻子许鹿希的追问,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能说"。"鹿希,以后这个家就交给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这件事,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那一年,34 岁的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没有任何经验指导,他隐姓埋名于飞砂走石的戈壁滩核试验场。当时,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顶着重重重压,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仅仅用了三年,就叩开了中国人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大门。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禁止钱学森回国。当时的美国国防海军次长放言:"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于是,钱学森被软禁长达数年。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在极短时间内躲过联邦调查局的跟踪,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后经周总理亲自过问才得以脱身。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坠机罹难。当救援者试图把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时——才发现是他与警卫员护着一个皮质公文包,装有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关乎国家利剑的锻造。

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钱学森听闻泪涌,与他最相知的"书呆子"师弟没了……

妻子李佩记得,"许多朋友都劝他,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那个贫穷的家园呢?老郭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李佩

1917年12月20日-2017年1月12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70多岁学电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大家不叫她"老师",而是尊称她为"先生",说她"比院士还院士"。她还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玫瑰",可老友却说"玫瑰"形容她太轻了。

几年前一个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去了银行,把60万元捐给丈夫郭永怀生前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她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林巧稚

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现代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首届中科院院士中唯一的女院士,也是北京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协和医院因日军占领停办期间,她在东堂子胡同开办私人诊所,为了减轻病人负担,主动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许多产妇把在林巧稚接产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等名字,以示对她的感激和纪念。

她终身未婚,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母亲。在产房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秋,林巧稚亲手迎接5万多个孩子来到人间,人们称她为"万婴之母"。她说,自己"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昏迷中的林巧稚留下的,还是一声声:"产钳!产钳!"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吴孟超

1922年8月3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今年1月,97岁的吴老退休了。"只是从院士的位置上退休,而在医生岗位上,还会继续干下去。"退休前,九十多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周做两台手术。由于长时间握手术刀。他的手关节都弯曲变形了。

从医76年,他直接救治过1.6万肝胆病人。在医院门口,经常有人一见到吴孟超就"扑通"一声跪下……90多岁的吴老举着CT片在太阳底下站着,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然后朗声道:"还有救,来住院吧!"病人家属无不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很多次,吴老的手一摸到病人的脑门,病人的眼泪"唰"就掉了下来。

我追寻星辰大海的底气,是你给的

△南仁东

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天眼之父"

24载,8000多个日夜,心无旁骛,他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刻下新高度。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

脉冲星、快速射电暴、引力波研究……FAST正在多个研究方向上产出让人惊叹的科研成果。每当有好消息传来,人们总会停下脚步,仰望天空,寻找那颗闪耀的"南仁东星"。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网

监制/苟春彦

审核/赵军平

编辑/赵 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