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引言

《文中子·事君》中這樣寫道:“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也就是說,一座房子是無法以一根木頭支撐起來的,因而引申出了一個成語——“獨木難支”。

《文中子·事君》為隋朝時期的王通所作,而王通之所以會這樣說,恐怕是沒有見過甘露巖寺吧!不僅是王通沒有想到,就連許多現代的建築師都意想不到,這座“獨木而支”的甘露巖寺正是以一根木頭支撐建造而成的寺廟,它並不是弱不禁風,相反,甘露巖寺建造始建於紹興十六年,距今已然屹立了850多年。

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01

要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各種民族採用的建築風格多種多樣,千奇百怪,如內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傣家竹樓等等都十分有名。雖然建築師們見過許多風格的建築,但對“甘露巖寺”仍然是眼前一亮,隨後又百思不得其解——古人究竟是如何完成這一不可思議的建築的呢?

甘露巖寺地處金湖西岸,在泰寧是久負盛名的巖寺,所謂的“巖寺”,是指在巖洞中修建的寺廟。甘露巖寺隱藏於懸崖峭壁之上的一個天然洞穴之中,能夠在巖洞中實現建築,還能使這一寺廟保留至今,其佔地面積也非常大,由此可見,古代建築師的建築技術之高超。

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不僅如此,甘露巖寺最大的特點是它“一柱入地,而不費一磚一瓦”,即一根粗大的木柱插入地底,撐托起整座寺廟,並且能夠保持寺廟結構的穩定。

如此的建築結構,就算在現代也少有建築師敢嘗試和運用,這不僅是因為其建築的難度之大,最為重要的是,這種幾乎是“空中樓閣”的結構,看上去便會讓人有一種岌岌可危之感……

甘露巖寺的建造,得益於一位僧人。在南宋紹興16年,他看中了這一山洞的建築“潛質”,並四處籌錢修建了這一寺廟。這一天然洞穴堅固而寬闊,最高處達到了80米,寬度與深度都超過了20米,當時的木匠因地制宜,採用了一種“獨木支樓”的方式,將高達30米的“杉木王”撐起了一座寺廟,甘露巖寺一柱擎天的特點在當時引來了無數百姓圍觀,它因此名揚四海。

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眾所周知,獨木支撐的閣樓十分危險,在工匠建築的過程中,若是稍有不慎,考慮不周,就可能全盤皆輸,甚至因為建築的失敗跌落山崖喪命,好在眾多工匠上下一心,順利完成了這一宏偉工程。

02

此外,甘露巖寺的採用全木質,我們很難想象它竟然可以保留至今,同時,我們也深感幸運能夠見證歷史上這一巧奪天工之作。據史料記載,當時有一位日本僧人,聞甘露巖寺之名後前來觀摩學習,三次前往該地考察,對此連連誇讚。

甘露巖寺中,不僅具有“杉木王”這一中流砥柱,各種雕刻花紋和佛像、古物也十分精美,令人嘖嘖稱奇。回國之後,這位日本僧人也是模仿甘露巖寺的建築結構修建了一座大佛殿但相比甘露巖寺仍然略有遜色。我們不可否認,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而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也是十分豐富的。

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雖說“獨木難支”,但甘露巖寺卻以保留至今850餘年的實力狠狠地將其“打臉”,甘露巖寺雖然沒有被列入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但它還是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被列為了文物保護的行列中。多年來,不少遊客來到此地,為甘露巖寺添置香火,祈禱心想事成,萬事勝意。

據瞭解,支撐甘露巖寺的木柱後因種種民間傳說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有人稱它為“如意柱”,也有人稱其為“狀元柱”,正因為如此,當地也有許多家長攜孩子而來,為他們的學業祈福。時至今日,甘露巖寺依然香火鼎盛,實屬不易。

福建一座特殊的寺廟,靠1根柱子支撐了850年,專家也難以解釋

結語

隨著歷史的發展,古人的許多技藝並沒有傳承下來,甘露巖寺“不費一磚一瓦,獨木而支” 的建築結構便是之一。如今看來,這確是一大損失。“鑑古而知今,彰往而察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積累先人的經驗,從中得出啟發,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甘露巖寺作為寶貴的古蹟,需要進行保護和修繕,以此延長其壽命,希望有一天,建築師們能夠重拾這一“獨木而支”的建造技術,打造出一座舉世矚目的現代甘露巖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