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武當醫學臨床基地揭牌儀式暨武當醫學臨床應用研討會在東直門醫院國際部舉行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10月23日上午,北京中醫藥大學武當醫學臨床基地揭牌儀式暨武當醫學臨床應用研討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國際部五樓會議室隆重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交叉融合科學處杜全生處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李萍女士、同仁堂醫藥集團董事、同沃科技醫藥公司董事長趙丙輝先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武當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周立群、武當醫學傳承人王興建先生、武當醫學傳承及指定推廣人李霞女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院長王顯、常務副院長商洪才、副院長張耀聖及部分職能科室負責人、國際部代表共同出席,儀式由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主持。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主持儀式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武當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周立群介紹武當醫學源流及臨床團隊人員

首先,周立群簡要介紹了武當醫學源流及臨床團隊人員。相傳武當醫學由尹喜道長立山開派,隨時代不斷髮展。自元、明、清以來,推廣"醫學至要,護佑生靈與宇宙同步進化;三鏈兼顧,食物能源同生物增益諧和"的醫學精神。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伴隨熱烈的掌聲,陸建華、徐安龍、周立群、王興建、葉永安、王顯共同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武當醫學臨床基地揭牌,標誌著武當醫學正式落戶"中醫名門"。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武當醫學傳承人王興建致賀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高級工程師李萍致賀

王興建和李萍發言時對基地成功揭牌表示了祝賀,對未來發展表達展望,期待武當醫學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發揮積極作用推進祖國醫學進步。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顯院長講話

王顯表示,東直門醫院將齊心戮力,共促發展,提供三方面支持保障。一方面,統一認識,開闢空間,提供物資保障。另一方面,東直門醫院作為中醫系統自行制定醫保價格的醫院,將全面推進醫保創新突破,支撐武當醫學項目開展,提供製度保障。此外,由經驗豐富專家,特別在骨傷科及心血管領域,提供人才和專業保障,合力實現武當醫學長久可持續發展。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陸建華院士講話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陸建華指出,新時代中醫藥發展路徑明確,從傳統醫學中再研經典是重要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加強中醫藥項目扶持,尤其對交叉學科設立專項,支持傳統醫學發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徐安龍校長講話

5年前,武當醫學研究院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5年後,武當醫學臨床基地入駐東直門醫院。一路探索走來。徐安龍致辭時強調:今天不是一個簡單的揭牌儀式,而是見證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首先,搶抓機遇,應勢而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而傳統文化的復興離不開中醫學的振興。武當醫學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落地北京中醫藥大學和東直門醫院,展示了學校和醫院推動古老醫學傳承創新的氣魄和格局。第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實踐證據為基礎,用科學數據,特別是臨床療效,開啟學術探求,務實傳承和發展武當醫學。第三,海不辭流,胸懷包容。武當醫學有其形成的獨特歷史,醫學工作者和科學工作者應以寬容的心態,營造相互欣賞、包容、敬重、理解的氛圍,探索醫學的新發展,特別是各種學科交叉研究的探索,勇攀醫學高峰。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研討會期間,與會嘉賓踴躍發言,就武當醫學理論、治療技術、方法、作用機制、臨床驗案等展開熱烈討論。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張耀聖副院長

張耀聖在發言時指出,將充分發揮東直門醫院整體優勢,整合資源,為人才彙集搭建平臺,促進武當醫學創新發展。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常務副院長商洪才

商洪才就科研支持工作表態,醫院將加大科研投入、推動基地高效運作,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助力傳統醫學成果轉化。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務書記葉永安

葉永安最後表示,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培養人才,推進傳統醫學發展。同時,要重視宣傳,及時展示科研成果,為世人揭開傳統醫學神秘面紗,也期待開花結果。


天人合一法無私,醫道同源本善慈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武當醫學基地的成立,將為祖國醫學融入新理論、新力量、新思想,有助於祖國醫學在未來發展道路上開枝散葉,大放異彩。(撰稿:荊生龍 攝影:荊生龍 審稿:於國泳 審閱:龔燕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