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家庭中可以很溫馨,也可以充滿火藥味,尤其是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後,與家長的關係就會變得較緊張。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過這樣的抱怨:“你看看你小時候多聽話啊,讓你老實坐著你就坐在那一動不動,再看看現在,一會兒不見你就給我闖禍,真不讓人省心!”不僅如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也會遇到難題,孩子不服管就算了,還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到底是什麼讓孩子變得如此“討厭”呢?

孩子叛逆不服管,家長是有責任的!

1、動不動就攻擊孩子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生活中家長經常會遇到孩子鬧人的情況,比如媽媽正在做飯,孩子突然跑過來要求媽媽抱抱,或爸爸正在忙工作,孩子突然要求爸爸講故事等,當成年人在專心忙手頭上的事情時,被孩子打擾到多半會有些不耐煩,這時語言的攻擊性就會相對比較強,比如:“你就不能等等?你太不懂事了!”或“誰家孩子有你這麼煩人啊?不知道當時為什麼生下你!”像這樣的語言,孩子聽到了肯定會不開心,甚至有些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叛逆,拒絕家長的教育。

2、總是長篇大論的說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有些孩子並沒表面上那麼叛逆,當家長說一些簡單易懂的話時,孩子還是願意聽,並且會做得很好,但有時候,家長開啟說教模式,孩子反而無法糾正自己的錯誤,甚至更加叛逆,這其實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孩子早期的理解能力並沒有那麼強,當家長長篇大論時,說出的話孩子不一定都能聽得懂,如果孩子理解錯了,就難免會做出與家長意願相悖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3、說什麼都是指責的語氣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孩子第一次成長,生活中有很多事都不懂,需要慢慢學習,但有些家長,就是見不得孩子出錯,只要孩子沒按照家長的意願行事,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甚至在日常交流中,也是一副指責的態度。家長要明白,孩子是需要鼓勵和支持的,一味指責只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認可,未來面對家長的教育,孩子會表現得非常排斥。

想讓孩子主動配合,掌握語言技巧,讓孩子不再叛逆!

1、用描述代替命令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家長遇到孩子某件事沒做好,多半會說:“你看這亂的,趕緊收拾收拾!”像這樣的命令,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覺得反感,家長們不妨直接描述自己看到的問題,比如:“睡覺之前把燈關上才能睡好覺。”或“你床上的衣服沒有整理好,第二天可是會找不到的哦。”像這樣溫柔的提醒,在孩子看來就是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疼愛,接受度會更高。

2、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只單純作為信息的輸出方,如果孩子沒聽明白,那麼這次溝通、教育就是無效的。家長們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應該用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當這次溝通實現了互相理解,孩子就更容易認同家長的想法,並且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糾正。

3、合理的重複指令

孩子叛逆、不聽話,多半是家長的責任,父母別覺得委屈

家長經常嘮叨孩子,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狀態,時間長了家長會煩,孩子也會煩。聰明的家長懂得把握住重複指令的時機,讓孩子被分散的注意力瞬間集中,重複一到兩次,孩子就能快速行動起來。不過家長要注意一點,重複指令時,要確保孩子做出正面的、明確的回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醒到孩子、幫孩子加深記憶,孩子執行起來也會更加迅速。

所以說,家長們教育孩子時,方法很重要,一個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加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