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故事3# 說孩子專注力不好,先內觀自己

#家庭教育小故事3# 說孩子脾氣不好,先內觀自己

開始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有一位女士養了一隻珍貴的鸚鵡。這隻鸚鵡非常美麗,可是它卻有一個壞毛病:經常咳嗽且聲音沙啞難聽,好像喉嚨裡塞滿了令人作嘔的痰。女主人十分焦慮,急忙帶它去看獸醫,生怕它患上了什麼呼吸系統的怪病。

檢查結果證明,鸚鵡完全健康,根本沒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問,為什麼鸚鵡會發出那麼難聽的咳嗽聲,醫生回答說:

“俗話說,鸚鵡學舌。它之所以發出咳嗽聲,一定是因為它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家一定有人經常咳嗽,是嗎?”

這時,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來,她自己有抽菸的習慣,所以經常咳嗽,鸚鵡只不過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聲模仿出來而已。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日常生活中,經常有家長會跟我說,“我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我孩子脾氣可著急,動不動就大呼小叫”,“我孩子專注力不好,總是幾個事情同時進行,比如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去吃點水果,一會兒去喝點水,一會兒去廚房轉一下,一會兒去臥室找東西......”

#家庭教育小故事3# 說孩子專注力不好,先內觀自己

拿孩子的專注來講,專注力是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4歲的孩子為例,4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一般是在12分鐘左右,如果超過12分鐘,可以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小動作,起身走動等。

#家庭教育小故事3# 說孩子專注力不好,先內觀自己

孩子專注力的形成除了先天條件之外,後天的培養也十分關鍵。家長總是抱怨孩子專注力不好,那請你們回想一下生活中的場景,

孩子在專心的玩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你有沒給他換一個地方,或者換一個玩具(不經意去打斷);

孩子玩得正起勁兒,你怕他餓了,怕他渴了,一會兒塞點東西,一會兒喂點水(有一種餓叫家人覺得我餓,有一種渴叫家人覺得我渴,沒關係,讓孩子認真“工作”幾分鐘)......

#家庭教育小故事3# 說孩子專注力不好,先內觀自己

再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拿起一本書,但時不時的看看手機;一般做著手裡的事情,一邊開著電視機等等。

做父母的不僅僅是言傳,更要身教,要身體力行的告訴孩子什麼是專注,做給他看,孩子就會耳濡目染的被影響。

有一句老話叫“有樣學樣”,孩子不聽你是怎麼說的,他會看你是怎麼做的,一個家長整天給孩子講要保護環境,可是扔垃圾沒有扔進垃圾桶,也沒及時撿起;有些家長說孩子沒有禮貌,問問自己在電梯裡,看到不認識的鄰居是否有點頭微笑;有些家長說孩子脾氣暴躁,那看看孩子接觸的家人當中是否有人脾氣暴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